
工人们正在晾晒岗坪切粉。 西江日报通讯员 罗昭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李嘉琪 罗昭
“蒸好后的切粉大约晒两个小时,八成干就可以了,方便后续折叠、切丝。”晴天晒切粉是怀集县岗坪镇地黎村的一道靓丽风景,家家户户的空地上摆满了一栅栅用竹筛晾晒的切粉。切粉向阳而晒,村民看时间调整竹筛,直至太阳下山。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岗坪镇地黎村的尚文切粉厂,看到工人们正忙于把经过浸泡的优质籼米磨成米浆。切粉厂黎师傅告诉记者,岗坪切粉制作工序有十多道,选米、泡米、磨浆、蒸粉、出粉、晾晒、过水回软、折粉、切丝、晒粉丝、扎粉等都十分讲究,因而制作出的切粉韧滑爽脆、柔韧有弹性,耐煮不易烂、营养丰富,并保留大米原有的浓郁米香,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们厂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设备工艺相结合,坚持严格控制生产质量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目前已建设有厂房2500多平方米,有完整的切粉加工生产线2条,配置了蒸粉机、蒸汽炉、全自动石磨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年生产切粉1200多吨。”怀集县尚文切粉厂负责人黎家尚表示,该切粉厂在传承岗坪切粉优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不改变制作切粉原材料和不影响原有口感和品质的情况下,工厂不断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引进各种先进生产设备,初步建成了全天候、规模化的生产基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充足的供给量。如今切粉年产量增长30%,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据悉,怀集岗坪切粉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俗特色,是怀集县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也是逢年过节、婚嫁喜庆的必备礼品。2018年,岗坪切粉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日前还被评为肇庆市“十大特色小食”。
近年来,怀集县高度重视岗坪切粉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扶持岗坪切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切粉行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岗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郭海珠表示,除了引导切粉厂引进先进设备、推动规模化发展,他们还牵头成立岗坪切粉协会,制定并施行生产岗坪切粉的行业标准,由协会内部互相监督,协调切粉行业的良性竞争。县相关职能部门和镇政府会定期走访监管,确保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
据了解,在岗坪镇镇委、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近四年来,岗坪切粉年产量从6500吨发展到10000多吨,年产值达1亿元,解决250多人就业。目前,岗坪镇共有大型切粉厂“黎华”“尚文”“燕宝”3家,小规模切粉加工作坊23家。除了村民自己建厂生产外,2017年,岗坪镇还引进广东聚龙壹号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建设大型切粉厂,深化产业链,研发新品,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年产值约4000万元。这也给岗坪切粉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怀集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怀集县将继续引导各大岗坪切粉加工厂优化升级,不断增设先进烘干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产值。同时,发挥电商优势,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岗坪切粉的影响力,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擦亮岗坪切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金招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