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采集新鲜包菜。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苏泳生
近年来,怀集县全力做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文章,增创农业农村新优势,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耕地丢荒弃耕整治,促进撂荒耕地向水稻、果蔬等主导产业集聚,进一步促使荒地变成致富田,盘活当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盘活撂荒土地
种植高品质韭菜花
今年以来,怀集县冷坑镇谭福、田心、和平等3个村委会主动将2700多亩撂荒地流转给当地韭菜花种植大户李朝明,并承诺至少减免半年的租金,希望他能带动更多村民通过种植韭菜花增收致富。
至此,加上现有的近6000亩已种植的土地和已经流转、计划下半年种植的1500亩土地,李朝明创立的怀集润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韭菜花种植面积今年有望超过1万亩,在短短5年时间里翻了八番。这意味着怀集韭菜花产量将从2021年的1万多吨增加到超2万吨,占广东省产量的35%以上,进一步巩固广东韭菜花最大产区地位。
怀集润丰农业的收购价每年水涨船高,从每斤2元增加到2.5元。“按去年产量11250吨计算,收购价每斤提高1角,农民就整体增收225万元。”李朝明表示。
同时,怀集韭菜花还是高品质的代表——花蕊粗大、爽口无渣,平均较其他产区韭菜花高5至10厘米。“我们的韭菜花售价在各大市场都是最高的,其他产地的韭菜花都要盯着我们的价格来定价。”李朝明说。
当地韭菜花种植规模不断壮大的背后,藏着李朝明独特的管理方法。李朝明介绍,韭菜花一年365天都可以采摘,而且一株可以连续采摘5到6年。根据这样的特点,李朝明把参与种植韭菜花的村民分成每10人一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负责50亩土地。按每亩每年5000斤产量、去年每斤2.4元保底价收购计算,即使不算额外奖励提成,每个小组也能有60万元收入,平均每人收入6万元。
致富效应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找上门来,不仅内部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还主动免除前期租金。“过去承包47亩地就谈了2个多月时间,现在1个月时间不到,村民自发将近3000亩土地交给我们。”李朝明表示,参加种植的村民也逐渐年轻化,有一些原来外出务工的三四十岁村民也选择回家乡发展。
“在今年种植面积突破万亩的基础上,润丰农业计划用3年时间将怀集韭菜花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亩,产量占到广东年产量的50%至60%,让农村撂荒地成为致富田,带动更多父老乡亲发财。”李朝明说。
如今,韭菜花产业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一车车韭菜花一年365天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发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市场。
激活土地
促进一地多收
同样通过流转抛荒弃耕地发展起来的还有怀集县梁村村谭脉果蔬种植基地,如今该基地也在想方设法扩大种植规模,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梁村村谭脉果蔬种植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的包菜,一个个绿油油、鲜嫩嫩的包菜被采摘装袋,整齐地排列在田里,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收购商李潮江表示,他和怀集县展农果蔬种植有限公司合作聘请当地村民种菜,还聘请了10个专职人员负责砍菜,每人每天可以砍菜7000至8000斤,每天出货量大约七八万斤,希望能够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怀集县展农果蔬种植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流转抛荒地、弃耕地等,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基地面积已从开始的700亩到现在的2300多亩,不仅带动当地经济效益提升,还带动周边乡镇10多户种植大户、辐射带动500多户农户种植果蔬,解决了200多人就业问题。
此外,从2021年开始,该公司积极探索利用种植西瓜后的10月份至次年3月份空档期循环种植包菜、番茄,盘活土地利用效率,带动经济效益和村民就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以前我们家的田地都是弃耕的,现在出租给公司,还能来这里工作,有了收入的同时还能方便照顾家庭。”村民范阿姨表示,对如今的工作和生活很满足。
怀集县展农果蔬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以承包村民的抛荒弃耕地为主,高效利用种植空档期发展包菜、木瓜等瓜果蔬菜种植,有效盘活当地农副产品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怀集县将全力增强农业农村新优势,加快培育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动撂荒土地流转,实现整片开发,激活土地使用效益,并按照标准化统一完善农业设施,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联农带农,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