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宁组宣
“通过学习,我对富硒水稻的营养价值、市场前景以及栽培技术有了更深了解,对富硒水稻的种植充满信心。”日前,刚在当地人才驿站参加完培训的五和镇种植大户梁聪告诉记者,人才驿站经常会举办培训班,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到专家学者的优质课。
这是广宁县通过“人才驿站+培训课堂”的形式培训“育”人才的缩影。截至目前,该县通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办各类培训班、座谈会12场次,培训乡村人才482名,乡土人才“技能包”不断丰富。
近年来,广宁县坚持党管人才,全面建成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念好“合、纳、育、暖”四字诀,积极整合阵地资源,动态建立专家智库,加强乡土人才培训,提升人才服务温度,为该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广宁县各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因地制宜,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技能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园区企业、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办公室等阵地融合建设。“深度整合现有资源,做到驿站阵地‘合’资源,将涉农、涉乡村振兴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平台深度融合进人才驿站。”广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利用驿站,织密织牢乡村振兴人才网络,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金融助理等121名成员进驻驿站常态化开展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向村、商会、行业协会拓展,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人才驿站。
各镇有了驿站这个“基地”后,便要为驿站智库“纳”人才。为精细算好乡村振兴人才引育“账本”,各镇还成立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专班,深入乡镇企业、基层一线调研摸排乡村振兴急需的人才和技术信息,为乡村振兴“靶向”引才奠定基础。同时,深挖本地现有人才资源,建立健全各镇人才信息库,将农业技术、产业经营、教育卫生、规划设计等乡村振兴工作急需紧缺人才纳入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收集各类本地乡土人才8256人相关信息,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除了做到“合、纳、育”功能,人才驿站还发挥桥梁作用“暖”服务。广宁县江屯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成快乐普洱茶产业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产学研战略合作,助力快乐普洱茶产业基地在茶叶贮藏保值增值优化技术体系开发与应用、仓储管理体系、品质检验标准体系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据悉,广宁县充分发挥人才驿站桥梁纽带和综合引擎作用,通过人才驿站链接90多名金融、技术、法律等领域专家,形成驿站与金融机构、乡村经营服务机构工作联盟,帮助解决涉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人才驿站整合驻地优势资源做好人才服务,开展“千干访千才,纳智解难题”活动,走访各类人才103名,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16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