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法徽颂青春 巾帼绽芳华 ——记封开法院员额法官李小玲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2014年李小玲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封开法院,先后在民庭、立案庭等部门工作,2021年5月成为员额法官。在这里,李小玲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封开法院的中坚力量。是对法学的热爱、对公平正义的向往给予了她无限的动力。2021年,李小玲获得“肇庆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段敏

2014年李小玲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封开法院,先后在民庭、立案庭等部门工作,2021年5月成为员额法官。在这里,李小玲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封开法院的中坚力量。是对法学的热爱、对公平正义的向往给予了她无限的动力。2021年,李小玲获得“肇庆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近三年,李小玲承办和协助办案474件,成功调解134件,通过多元解纷将197宗案件化解在诉前。

从心出发,换位思考解纠纷

民事审判工作,少不了家长里短矛盾纠纷。曾经,一对年近半百的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到法院起诉离婚。

当时还是一名法官助理的李小玲发现,原告开着摩托车载被告到法院领取诉讼文书,两人虽没太多交谈,但言语中却流露出老夫老妻的关心与默契。

经调解,原、被告已结婚20多年,育有一子,感情一直都不错,因为一次剧烈的争吵,让一方有了离婚的念头。

“叔叔阿姨,我和你们的孩子也算是同龄人。父母争吵成这样,孩子得多伤心呀。就像父母希望孩子幸福一样,你们孩子一定也希望你们好好的。”李小玲一边倾听当事人的诉说,一边帮忙开导调解。经过一小时的交流,老夫妻均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向法院提出了撤诉的申请,二人重归于好。

“从这个案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用一颗同理心去倾听、去与当事人交流,更容易发现争议的焦点和矛盾的症结。”李小玲说。

从理着手,司法为民解烦忧

每一宗案件背后都少不了利益的纷争,各方当事人都想追求利益最大化,依法划权责、以理解纠纷是李小玲办理民事案件的又一深刻感悟。

在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中,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所拖欠的租金及逾期付款的滞纳金,被告企业名称和经营者已作变更,现经营者并不知道租赁合同的存在,也未实际使用该房屋。

在充分调查了案件详情后,考虑到合同还有五年期,被告并没有实际使用该租赁房屋,李小玲法官耐心寻求当事人利益的平衡点,与双方当事人单独调解,分别释法明理。最终,双方一致同意解除租赁合同,被告支付租金和滞纳金给原告,李小玲的耐心调解,换来了双方的握手言和。

“这个案件如果要判决也比较简单。调解是为了把法理和道理都讲明白,让被告深刻认识和理解法律的规定,这样才能真正案结事了。”李小玲道出了她对民事审判的真切感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封开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时发放员工工资,封开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封开某公司一次性支付52名劳动者经济补偿金100余万元的裁决。某公司不服该裁决,向封开法院提起诉讼。

李小玲与工会工作人员耐心听取双方诉求,围绕纠纷的争议点向双方释法明理,鼓励双方当事人进行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并申请了司法确认,将纠纷化解在诉前。

“老乡们对我这个‘小姑娘’连连致谢,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通过法律捍卫弱势群体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所带来的成就感。”李小玲说。

不忘初心,用热爱浇灌梦想

“做法官是我的梦想,如愿考进法学院的那一刻,我知道通往法官的路又近一步。”在法学院,李小玲靠着对法学的热爱,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

李小玲是福建人,为了能更好地与当事人沟通,她用一年多的时间学会了说粤语。

因为热爱,李小玲从一名书记员,快速成长为一名法官。在卷宗等事务性工作中磨炼心性,塑造品格,在有序的庭审中历练严谨的思维,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脱下法袍的李小玲,永远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身边人的温暖。身为党员的她坚守过疫情防控第一线,热心社会公益的她,活跃在普法宣传、关爱留守儿童、法律维权、慰问敬老院老人等志愿服务一线,传递着司法温情。

“用司法传递温暖和正义,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作为永恒的事业追求,才能不负热爱、不负青春、不负胸前的法徽与肩上的责任。”李小玲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理想信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