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炎祥在照管草莓。 西江日报通讯员 黄瑛居 摄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黄瑛居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选择了投入乡村振兴特色农业项目中来;本能依靠成熟的立体种养业躺着数钱,他却承包了11亩撂荒地“自讨苦吃”。他就是封开县杏花镇斑石村委会原党支部书记卢炎祥,一个把撂荒地变成草莓采摘乐园的农民。
“双休日,我特意带着孩子来这里采摘草莓,不仅可以体验到田园生活乐趣,而且还能欣赏‘天下第一石——大斑石’的独特自然风光,真是一举两得!”前不久,来自佛山市的游客李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下个双休日,我还来!叫上亲友一起来!”
“别看现在满眼的果红叶绿,但是在去年这里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撂荒地。”知情的村民黎先生告诉记者,撂荒地肥力弱,尤其是多年的撂荒地更是如此,前期的“养地”成本高、收益低,很多村民都不愿意接手。
“如何盘活撂荒耕地?我们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方法,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承包撂荒耕地,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卢炎祥是最早一批站出来的党员。”封开县杏花镇斑石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黎霖生介绍,由于杏花镇缺少工业企业,斑石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珠三角务工,村里剩下的人口大多数是老年人、妇女、儿童,加之近年来持续干旱,地表水严重削减,出现了有撂荒耕地70多亩,仅斑石景区附近就有30多亩。
2021年3月,卢炎祥包下了天下第一石——大斑石附近的撂荒耕地11.7亩。为了养地,他每天和雇佣的村民一起在撂荒耕地里除草、平整、施加底肥、铺设灌溉水管,待土地适合种植后,又买来草莓种子催芽、移栽。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4万多元,其中支付附近村民人工费用5万多元,并提前支付了5年的租金3.5万元。
历经将近9个月的艰苦奋战,卢炎祥的11.7亩草莓场也由昔日长满荒草变成硕果累累。每逢双休日,就有一批附近城市和肇庆城区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尤其是今年元旦假期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现如今,仅在该草莓园照管、采摘的村民就有13个。
“其实我做得最赚钱也最成熟的项目是立体种养,2017年的时候我和朋友在斑石村委会龙田自然村种植了一批葡萄,葡萄架下再养殖杏花鸡。”卢炎祥说,承包撂荒地前,曾有亲友不止一次地劝我说“年龄大了,也退休了,就应该好好在家休息,何必自找苦吃呢?”
“虽然我可以躺在立体种养项目上数钱,但我几十年的党性修养告诉我:党组织有号召,党员就要冲锋向前。”卢炎祥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两届村党支部书记,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有所收获。
从立体种养到草莓采摘乐园,卢炎祥也从一个村委会的“掌舵者”变成了乡村振兴带头人,并让杏花镇斑石村的乡村振兴“一村一品”有了着力点。封开县杏花镇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镇长莫伟轩评价:卢炎祥是一名退休老支书,但是退休不褪色,不仅盘活撂荒耕地,而且还吸引村民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就业。
在卢炎祥的带动下,外出务工的村民黎保佳、卢世平也在斑石景区附近承包了3亩多的撂荒耕地种植草莓。他们说,回家种植草莓,不仅可以钱赚,而且照顾家人,一举两得。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大斑石画廊景区游客不断增多,在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这条致富路上,卢炎祥将目光投得更远。他说,草莓收获后,要进行水稻、玉米种植,让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大斑石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地附加值,带动群众致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