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撂荒地变“爱心菜园”——封开县长岗镇党建引领破解撂荒耕地难题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日前,记者来到封开县长岗镇前程村委会标村自然村,看到这里的道路两旁都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种满了青菜、芥菜、油麦、豆苗、萝卜、玉米等,不远处还有党员志愿者在给地里松土、种菜、浇水。

党员志愿者刘年姿利用工作之余在前程村委会标村自然村“爱心菜园”喜获第一批萝卜。西江日报通讯员 黄瑛居 摄

党员志愿者刘年姿利用工作之余在前程村委会标村自然村“爱心菜园”喜获第一批萝卜。西江日报通讯员黄瑛居摄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黄瑛居

“每天能收到党员送来的新鲜蔬菜,多谢党员‘爱心菜园’!”“工作之余,到自己认领的‘责任田’去种萝卜,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向村民学习种植经验,种出让村民吃得放心的蔬菜,真是一举两得!”……这是封开县长岗镇以党建引领,创新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在党支部中探索开展党员“爱心菜园”活动,带动村民复耕复种复绿,破解当前撂荒耕地难题的真实写照。

日前,记者来到封开县长岗镇前程村委会标村自然村,看到这里的道路两旁都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种满了青菜、芥菜、油麦、豆苗、萝卜、玉米等,不远处还有党员志愿者在给地里松土、种菜、浇水。

而在1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前程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陈超林告诉记者,经过改造,这里目前已成为村党支部的“爱心菜园”。

“前程村共有撂荒地23亩,为了破解此难题,在镇党委会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会议,将‘责任田’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党员,确保撂荒地复耕复种。”陈超林说,前程村共有党员30人,除了部分无劳动能力的党员外,全村参与“爱心菜园”的党员达20人,目前,第一批“爱心菜园”的蔬菜、玉米已经交付给结对帮扶农户。第二批“爱心菜园”也已经如期种下。

在长岗镇福石村委会的“爱心菜园”,记者看到不少党员志愿者正在松土、浇水,旁边的挖机正在辛勤劳作。

谈及撂荒地的整治,封开县长岗镇党委书记伍国飞告诉记者,此前,镇党委镇政府面对撂荒地感到束手无策,由于部分撂荒地呈零星散状分布,缺少灌溉设施,加上承包企业和个人因租金太高,整治工作推动进度缓慢。

“在市、县相关部门的指引下,镇党委在各村的党支部中探索开展党员‘爱心菜园’活动,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助力活动推进,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伍国飞介绍。

“爱心菜园”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无人耕种的难题,还降低了投资成本,拉近了党支部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鱼水情。党员干部们将收获的蔬菜免费送给村民食用,也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封开县长岗镇前程村委会标村自然村村民叶桂泉说,自己因腿脚行动不便无法耕种,但村党支部帮忙把撂荒地开辟成“爱心菜园”,不仅盘活了土地,自己又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据了解,长岗镇2021年需要完成撂荒弃耕任务600多亩,其中200多亩连片土地已经流转出去,剩下的400多亩零星散状分布撂荒地则由全镇18个党支部发动党员认领,建立“爱心菜园。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