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甘婉怡 通讯员 何凤仪

“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四会市罗源镇铁坑村。 西江日报通讯员 何凤仪 供图
“最近天气多变,你们一定要注意监测鱼塘的水温,日常喂养要按照标准来投放饲料。”近日,在四会市国斌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国斌在鱼塘边手把手地教着新加入的社员关于数字化水产养殖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近年来依托大沙镇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条件,积极推行数字化工厂水产养殖,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目前该合作社共有社员130多户,养殖面积8000亩。“在合作社成立后,养殖户的年收入提高了,大概有3万元到5万元,合作社养殖收入每年大概有12万元到13万元,能够支撑就业人数大概是300人。”马国斌对记者说。
“十三五”期间,四会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落实中央、省、肇庆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四会乡村振兴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四会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近年来,大沙镇全力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让数字农业引领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上半年,大沙镇全镇水产产值7.25亿元,预计全年全镇水产产值达到14.8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0.5%。
大沙镇党委副书记胡钰成告诉记者,大沙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将成立水产养殖协会党支部,发挥党员带头致富标杆作用,与高校合作送技术下乡,促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大沙特色水产品牌。
此外,四会市还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化实施现代农业“611”工程,种植业、渔业、畜牧业等发展稳步推进,2021年上半年四会农业总产值达45.22亿元,同比增长11.9%。
目前,四会已完成沙糖桔产业园建设,联农带农效应明显凸现,带动农户累计2376户,四会沙糖桔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5家;培育了“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3个,“粤字号”品牌农产品7个;引进四会市贞山兰花种植项目等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额12.55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石狗镇廻龙村兰花、迳口镇迳口村水产、大沙镇岗美村水产等5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已完成建设。
四会还积极推动威整镇谦伟种植场大洲粉葛、龙甫镇渔亿水产等7个项目建设;石狗镇(兰花)、黄田镇(柑桔)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黄田镇燕崀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生态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四会市正积极加快推动生态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古邑碧道画廊建设,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据四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会的1707个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任务,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户厕改造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新建成公厕286座。第二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也扎实推进中,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此外,还加快了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建设,主要以千年古邑文化为根,以绥江水系为轴,依托绥江沿线古村、古寺、古窑、古会纸作坊等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千年古邑文脉接续传承“活化带”,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四会样板”。
如今,四会乡村干净整洁,笔直的水泥路宽阔平坦,各种休闲设施不断完善,千年古邑文化、乡村治理水平和乡村文明提升更为乡村增添内涵,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上,四会市将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省国资委整县帮扶、驻镇帮镇扶村为重要机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丰富乡村文化活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