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特约记者 李绍坚 通讯员 王焌鑫

清洁工人专职负责清理公厕及周边环境。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摄
“管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近年来,鼎湖区坚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为鼎湖美丽乡村建设添彩。
在鼎湖区砚洲社区,环岛内的古村古巷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9个公厕也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公厕内干净整洁无异味,外围花圃鲜花盛开,还有古朴的驿站供旅游休憩。
“我们既注重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又着眼乡村旅游长远发展,创新地把公厕与驿站建设相融合,不但体现了砚洲古村落独有的历史文化,更大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村民的居住条件。”鼎湖区广利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鼎湖区坑口街道迪村社区居民而言,迪村公厕从臭味难闻,变成“明星”公厕,不仅让居民们更爱往榕树下相聚,还给游客们留下了好印象。
迪村社区经联社副理事长李伟雄介绍,2020年迪村社区利用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厕所革命”契机,积极改造村内公厕及周边环境。“我们按照无异味、防臭标准对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厕所修建好后,我们找专人负责清洁管理,厕所周边的保洁、花木保养我们也一并做好。”
农村“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让鼎湖乡村公厕适应新时代发展,同时展现了鼎湖乡村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其中沙浦镇黄布沙村公厕,整体造型美观,公厕设计过程中融入了当地的乡村元素,厕所标志参照沙浦肇实设计,外立面则采用杏色的木格栅装饰,造型独特,环境舒适,整体风格与一旁的大片香蕉林融为一体。
记者从鼎湖区了解到,2019年以来,鼎湖区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累计建设农村公厕248座,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87.9%。在创建过程中,鼎湖区采取“政府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保障建设资金。
“厕所革命”成效初现,但为了得到长效维护,鼎湖区出台了《鼎湖区农村厕所管理办法》,坚持政府主导、村(居)主体、市场参与、群众监督,7个镇(街道)全部建立常态化管理、长效保洁机制,明确“十净十无”管理标准,推动全区农村公厕实行统一高效的管理标准,落实一厕一个保洁人员加一名村干部监督模式摸排整改,同时切实提高粪污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治理水平。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
此外,鼎湖区还连续两年组织开展“最美乡村公厕”评选活动,结合公厕外观设计、功能拓展、设施设备配置、周边环境等多项指标通过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出年度鼎湖“最美乡村公厕”。获奖的公厕分别获得5000元和2000元的公厕管护经费奖励,以及被授予荣誉证书和加挂颁挂牌匾。
据了解,今年鼎湖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厕所问题摸排及省“厕革小助手”平台小程序录入工作。下阶段,鼎湖区将积极加强资金要素保障,落实农村户厕奖补,和农村公厕及中小学公厕奖补,以激活各镇街干事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