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乐城镇社播村党支部凝聚强大合力促乡村振兴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高要区乐城镇社播村党支部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紧扣民生福祉,紧抓环保项目,紧盯农业发展,不折不扣抓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了村容村貌大提升、产业发展现兴旺。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赵祖轩

近年来,高要区乐城镇社播村党支部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紧扣民生福祉,紧抓环保项目,紧盯农业发展,不折不扣抓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了村容村貌大提升、产业发展现兴旺。

支部为堡垒,凝聚党群齐参与

社播村原先是一个偏远老旧、乏人问津的小山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行动中,社播村党支部发挥堡垒作用,通过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把党建高度融入乡村振兴,探索出党员带社员、支部带集体、党建促振兴的“两带一促”工作模式,凝聚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社播村党支部坚持提升自身组织力,筑强战斗堡垒,让党旗在社播村高高飘扬。2017年,广东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肇庆市环保能源发电项目”选址在社播村附近,因该类型项目具有较强的“邻避”属性,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

在项目前期征询意见阶段,社播村党支部耐心细致走访群众,用心用情听取意见建议,与群众谈心谈话释疑解惑,赢得了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针对少部分群众对项目的认知偏差,在抓好科普宣传的基础上,社播村党支部大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分批次组织当地群众到外地等同类型项目参观,促使群众进一步消除疑虑。

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社播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树牢宗旨意识,全力化解环保能源发电项目引发的“邻避效应”,确保了项目的成功落地,群众从最初的反对到最后的支持,反而凝聚起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向心力,加快推进了社播村从“邻避”到“邻利”再到“邻美”的大转变。

如今的社播村一改过往的落后形象,变身为“邻利乐城”的网红打卡点,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范本。

党建作引领,抓实项目促振兴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社播村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飞跃期。社播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通过完善“事权清单”加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起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党支部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权、话语权,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进一步形成“惠从党来”的共识。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社播村党支部把产业振兴作为重点,由支部牵头积极引入第三方资本共谋发展,探索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让群众体验“钱袋鼓起来”“家乡美起来”、“人气旺起来”。

村党支部立足本村优势,带头发展集体经济,通过跑资源、拿政策盘活60多亩土地种植鹰嘴桃、油菜花,打造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肉桂之乡”核心村。通过统筹整合流转农户的闲置土地,大力引入“菜篮子公司”建设200亩蔬菜基地,带动群众增收5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从0到68万元的突破。

党员当先锋,服务群众获赞誉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社播村党支部将发展的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成效,联合发电项目方广泛开展各类惠民活动。

环保能源公司党支部也与村党支部结对共联,提供了50多个特设岗位,帮助村民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达4500元以上;全村27名有能力的党员包联349户农户,征集“微心愿”221条,解决群众困难86个;为村中130多名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村党支部还邀请环保能源公司合力破解300多户群众饮用水供应难题,并推动水利建设、道路硬底化和路灯安装,完善篮球场、小公园等基础设施。这些实实在村的惠民行动也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广大村民也充分认识到了“集体的发展对于个人增收的重要性”,紧紧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大力支持各级党委的各种决策部署。在推行垃圾分类活动中,广大村民们积极响应,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干群齐心将社播村打造成为肇庆市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并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获得垃圾治理单项奖第一名。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党员干部们带头自拆危旧房,群众积极响应支持,改造了房屋外立面1000多间,村党支部将其打造为客家文化馆和村史展馆等,并成功创建肇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