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贷”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肇庆人行”)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辖内金融资源,以“工具+平台+产品+试点”积极推动信贷资金浇灌实体经济发展,“贷”动金融机构“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积极成效。

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通讯员 胡鹏飞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肇庆人行”)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辖内金融资源,以“工具+平台+产品+试点”积极推动信贷资金浇灌实体经济发展,“贷”动金融机构“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积极成效。

延续实施两项直达工具 “贷”动金融活水直达实体

“感谢央行继续实施两项直达工具政策,有效减轻疫情对我们外贸企业的影响。”近日,四会市某生料带厂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该企业计划购入一批价值约1300万元的原材料用于生产,但由于海外疫情形势仍然严重,企业资金链较为紧张,短期内难以承担这项原材料成本。

四会农商行了解到上述企业困难后,为其发放了500万元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了这批原材料,预计今年企业的经营收入将增加4000万元以上,利润将多增加约250万元。”

今年以来,肇庆人行延续实施两项直达工具政策,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1-9月,肇庆人行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激励资金1493.9万元,办理无息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4.1亿元,引导银行机构累计办理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1911户、延期本金53.7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17万户、金额42.8亿元,有效支持肇庆中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发展。

推广应用两平台 “贷”动银企精准融资对接

“通过与中征平台实现系统对接,既提高了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效率,也有利于我们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广东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是肇庆市汽车零配件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与中征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线上融资,助链上企业广东某金属公司融资1.3亿元。

据了解,为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精准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肇庆人行持续强化运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供应链金融业务。截至2021年9月末,全市通过中征平台累计推动22条供应链在中征平台对接融资,帮助链上121家企业(农户)实现融资9.8亿元。

此外,肇庆人行还积极推广应用粤信融肇庆分平台,通过对接市政数局数据库,累计采集18个部门47项约256.4万条涉企信息数据,有效实现非银数据共享,推动平台注册数、融资规模等关键指标取得突破性增长。截至2021年9月末,该平台累计注册企业5.08万家,银企融资累计撮合1.6万笔,金额1378.6亿元。

探索创新两产品 “贷”动产业加快绿色转型

“水泥行业是碳达峰、碳中和重点行业。我们也想加快减排捕碳升级改造,保持竞争力,但升级改造既要有大资金,也要承担一定的改造失败风险。”四会市骏马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负责人提出的问题,也是非绿色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普遍面临的问题和担忧。

据了解,为助推辖内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肇庆人行引导辖内金融机构针对企业需求,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一方面,推动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如指导四会农商银行在省内率先推出“碳中和贷款”,该产品主要针对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非绿色产业项目改造以及绿色产业项目建设、运营、收购过程进行信贷投放,于3月31日成功向四会骏马水泥熟料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发放绿色贷款1000万元。

另一方面,肇庆人行推动保险公司配套相关风险分担机制,推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分公司在省内率先推出“碳排放保险产品”,彻底打消了四会骏马水泥有限公司的担忧。

打通优化两通道 “贷”动湾区建设集聚动能

今年5月,2021年西江—濠江(肇澳)金融合作交流会在肇庆顺利举办,活动成功推动了肇澳两地工商银行等银行机构代表分别对口签署《肇澳金融同业合作协议》,建立起两地金融机构同业跨境金融合作统筹协作、信息共享、企业信用评级互认三大机制,并推动澳门地区银行机构代表为肇庆市企业授信7.9亿元,成功打通了澳门金融资源支持肇庆发展的“绿色通道”。

此外,肇庆人行还针对肇庆市港澳合作相关安居项目在认购发售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壁垒,积极推动结算便利化工作,简化业务流程,降低“脚底成本”和汇兑损失,为港澳居民切实打通认购“绿色通道”,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肇庆样本”。截至9月末,已办理业务金额1.5亿元。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