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变身“番薯西施” ——记90后大学生、封开县龙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黎颖钧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经过3年多的打拼,年仅24岁的她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公司,而且帮助父母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幅提升,产品更是销往珠三角各大城市,当地的60余户贫困家庭在她的带领下也实现了脱贫增收,脱贫后的村民们都称她是人美心善的“番薯西施”。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黎颖钧和村民在“丑番薯”基地里。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黎颖钧和村民在“丑番薯”基地里。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放弃一线城市光鲜亮丽的白领工作,年轻的女大学生黎颖钧怀揣着“帮助父母、帮扶乡邻”的梦想坚持返乡种田。

经过3年多的打拼,年仅24岁的她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公司,而且帮助父母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幅提升,产品更是销往珠三角各大城市,当地的60余户贫困家庭在她的带领下也实现了脱贫增收,脱贫后的村民们都称她是人美心善的“番薯西施”。

大学生回乡圆种田梦

90后女孩黎颖钧在大学里主修的是制浆造纸专业,尚未毕业就有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城市的纸企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制浆造纸虽然是个小众专业,但在竞争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很容易找到一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岗位。”黎颖钧告诉记者,她同班的不少同学都留在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月收入万元以上。

但一心想要回乡发展的黎颖钧拒绝了这些邀请,因为她高中时就怀揣着一个梦想:帮助父母、帮扶乡邻。

“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小时候看到父母和周边的乡邻们为了改善生活、脱贫致富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种田、养鱼,汗流浃背的样子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时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帮父母减轻负担,帮助乡邻们过上好日子。”黎颖钧说,刚开始她提出返乡种田时父母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我好不容易才跳出了“农门”,怎么能再跳回来?

为了取得同意,黎颖钧和父母做了好几个月的思想工作,并为父母设计了一份详细的发展规划,经不起她的软磨硬泡,最终她的父母同意让她试做半年。

种植加工“丑番薯”造福乡邻

回到家乡后,黎颖钧联系多家农业科技公司和市县农科所的专家,通过改良封开当地的一种“丑番薯”品种,在原来的番薯加工设施基础上改造和更新了蒸煮、烘干、消杀、包装生产线,最终定型了现在的“新农夫”牌无公害番薯干产品。

“新农夫”牌无公害番薯干产品一经推出就在当地畅销,由于其产品甜度高、口感好、品相佳,深受封开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封开一直有种植番薯的传统习惯,特别是莲都镇、河儿口镇、渔涝镇一带几乎家家都种番薯。吃不完的就晒成番薯干,农家自晒的番薯干口感软糯,无任何添加剂,是本地消费人群及周边消费者最喜爱的零食之一。”黎颖钧告诉记者,经过改良后的“丑番薯”产品保持了本地番薯的特色,但更加贴合“老广”的口味。

随着产品的销量增加,黎颖钧进一步扩大了生产和种植规模,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鼓励和支持周边的村民、贫困家庭种植“丑番薯”脱贫奔康。据统计,仅在种植“丑番薯”方面她至今已带动了60余户贫困家庭发展番薯种植产业,帮助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丑番薯”目前的种植基地已从最初的封开县莲都镇幅射到了周边的江口街道、大洲镇、长岗镇、杏花镇、河儿口镇等地,其中在杏花镇三礼村和长岗镇小圩村设有2个扶贫基地,扶贫番薯的种植总面积超过了200亩。

当地的村民都称她是人美心善的“番薯西施”。

直播带货推广封开无公害农产品

“丑番薯”的品牌打出来后,黎颖钧又将目标瞄向了当地特色的腐竹加工。同“丑番薯”一样,她也主推腐竹“无公害”的特点。

在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新农夫”牌的“丑番薯”和腐竹均成为封开县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其中“丑番薯”还被列入市级扶贫产品名录中,黎颖钧和她加工的番薯干知名度逐渐走出封开,走向珠三角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中山等城市。

为了更好地推广封开县的名特优新农产品,黎颖钧成立了封开县龙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起了直播带货的“网红”。

“刚开始直播时,不懂得技巧,也不会推介,加上性格内向,效果并不好。”黎颖钧说,为此,她多次向封开当地直播带货经验丰富的伍幸辉、陈燕英等人请教,并报名封开县举办的网络销售培训班,很快就掌握了直播的技巧,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真诚的推销态度,“新农夫”牌的“丑番薯”和腐竹从封开县开始走向发向全国各地。

如今,黎颖钧和她所创办的封开县龙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深挖封开县的番薯种植产业,补齐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计划通过一个阶段的持续发展和带动,将“丑番薯”的知名度进一步推广开来,为封开的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