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四会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传统农业转型,不断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迈进。江谷镇依托江谷水库的优质水源及广阔的耕地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推动特色农业富民兴村。发展绿色产业,村庄美了,收入稳了,农民乐了,日子过得更好了。
“逸丰农产”落户 “空心村”果蔬飘香
江谷镇竹寨村委卢屋村原是一条“空心村”。近年来,村民黄俊飞怀着一颗“天赐自然健康,还原生活本质”的初心在卢屋村创立了逸丰葡萄种植基地,于2013年创立了“逸丰农产”品牌,并成功申请国家注册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以此盘活“空心村”。据了解,该基地于2019年农产品销售总值突破100万元,基地占地120亩,以种植高品质的农产品来发展现代观光体验农业。基地主要种植葡萄、台湾青枣、黄肉西瓜,水稻等多种农产品。一直以来,“逸丰农产”品牌始终坚持在生产管理、品种选择、市场营销等方面创新变革,并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姹紫嫣红勒杜鹃 脱贫致富产业旺
江谷镇勒杜鹃(三角梅)主基地坐落于竹寨村委会S260省道旁的石岗、楼村、连子三个自然村,由四会市绿樱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连片种植面积有160亩,共计42万株、投入600多万元,种植20多个品种,亩投入约2万元。勒杜鹃经上盆嫁接和加工造型后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中东地区,亩产值约10万元,年产值超30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19年成功申报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获得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有力推动种植基地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特色农业产业示范点,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发展,解决周边5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还有60多户农户入资合作社,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基地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帮扶贫困户186人,每人每年可收到830元收益分红金,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
基地负责人叶灿开表示,今后会把三角梅种植推广给更多农户,由基地负责技术支持和回收,以此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目前,该基地依托四会古邑道精品线重要节点——江谷镇“湾里水乡”的连片带动作用,配套建设露营、花海等场地,建成一个集展览、采摘、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园艺示范展馆,助力乡村振兴。
手工笊篱传承发展 传统厨具走向世界
笊篱是江谷人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江谷镇已经是颇有名气的手工业大镇。竹寨村委会很多乡贤都成立了五金加工厂。除了工厂生产外,还会外发给江谷及其他乡镇的村民进行手工编制。乡贤们让“江谷制造”不仅热销全国,还走向了世界。手工制作笊篱比机械加工多了一份人文情怀,因此江谷的手工笊篱多年来依旧供不应求。江谷人祖祖辈辈无惧时代变迁,坚持传承手工工艺,做好传统厨具。
田园民居变身网红民宿 特色产业带旺乡村旅游
四会市清心雅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谷镇江和老泗塘村崀头山冈,创立于2013年初,该公司利用村中荒废的山冈资源,以匠心精神来打造精品乡村山居民宿为基础,积极配合四会市政府打造老泗塘乡村旅游项目,开展高品位新农村生活体验方式为目标,总规划开发100亩土地,以种植精品农业,休闲体验等综合性园区。该项目目前已投入1000万元,建成约40亩的生态宜居的精品山居生活休闲体验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把园区用作艺术家们的写生创作基地。
四会江谷镇立足资源优势,做足现代农业文章,主打生态旅游牌,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特色产业、特色水产、特色水果以及农业生态游等已具一定规模。该镇目前发展的特色产业包括茶叶、油茶等;特色水产以澳洲淡水龙虾、日本锦鲤养殖为主;特色水果包括百香果、葡萄、火龙果、青枣等。目前,江谷镇下辖13个村委4万多人在四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乘着乡村振兴这股东风,收入稳步提高,正昂头大步迈向小康。
西江日报记者 甘婉怡 特约记者 黎洪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