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讯 (记者 刘浩辉) 春回大地,新绿初绽,正是植树播绿好时节。3月12日植树节当日,在怀集县凤岗镇,200株牛樟树苗被种下,标志着广东首个示范性牛樟树科研种植项目落地转化。
据了解,牛樟树是我国台湾特有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牛樟树从树叶到树干都能研发相关产品,涵盖日化、烹饪、家具雕刻等行业。其中,寄生在牛樟树的真菌牛樟芝,更是重要的中药材,牛樟芝富含多糖及三萜成分,多糖是公认的降血脂降血压成分,三萜成分被医药界抗癌治癌研究者视为最有希望的突破点。但牛樟树现存数量极为稀少,在台湾已被列为濒临灭绝的保育类植物。
据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主任罗青文介绍,研究所从2012年开始关注研究牛樟树产业,在扦插、组培、嫁接等快繁技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陆续突破关键技术,至2018年熟化组培繁育技术。该技术的突破,为樟芝产业化培育的原材料需求提供了保障,可实现年产量100万株以上。
据悉,本次与怀集一家生态农业技术开发企业签订的牛樟树科研种植项目总投资600多万元,将分批分期进行种植。预计5年后将推广种植牛樟树500亩。
牛樟树技术取得突破,需要落地转化产生效益,而科研成果转化只有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出成效。作为广东省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省科学院聚焦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研究,积极打造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组织载体。目前,广东省科学院已在全省多地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或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搭建与企业对接的服务平台,院企合作模式日渐成熟。其中,“以点带动村,再由村带动周边面”的产业发展模式值得关注。这种模式强调因地制宜选取农业产业,先与企业合作,建立试范点。这个试范点发展起来后,带动一个村的产业发展,村的产业发展规模壮大了,进而能够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兴旺起来,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本次怀集牛樟树种植项目具有院企全产业链合作的示范性意义。
罗青文表示,首批种下的200株牛樟树苗种,已经在实验室培育了2到3年,之后,研究所的专家技术人员也会定期来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服务,根据示范基地的种植情况,下一步将考虑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牛樟树及樟芝培育产业,打造集种植、生产加工、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牛樟小镇”,使科技兴农和乡村振兴遍地开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