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肇庆 > 广宁 > 正文
广宁:“厨师之乡”烹饪出“发展风味”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广宁竹笋、番薯干、云吞、竹虫……一道道远近闻名的特色食品,铸就了广宁“美食之城”的美誉,而在2020年,广宁更是获得了“厨师之乡”称号,成为我国第六个“厨师之乡”。扬帆风正疾 擎旗潮头立。广宁县凭借其“厨师之乡”优势,大力实施“粤菜师傅·竹乡名厨”工程,创新开辟“粤菜师傅+”的经济发展链,全面推进人才、就业创业、产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乡村振兴“舌尖上”新路子。

广宁举行粤菜展览推出名厨作品。 西江日报通讯员 江先荣 摄

广宁举行粤菜展览推出名厨作品。 西江日报通讯员 江先荣 摄

广宁竹笋、番薯干、云吞、竹虫……一道道远近闻名的特色食品,铸就了广宁“美食之城”的美誉,而在2020年,广宁更是获得了“厨师之乡”称号,成为我国第六个“厨师之乡”。扬帆风正疾 擎旗潮头立。广宁县凭借其“厨师之乡”优势,大力实施“粤菜师傅·竹乡名厨”工程,创新开辟“粤菜师傅+”的经济发展链,全面推进人才、就业创业、产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乡村振兴“舌尖上”新路子。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特约记者 凌杰 通讯员 周瑶瑶 冯铁成

广宁县举办“肇庆市第二届粤菜师傅·西江名厨职业技能大赛”。 西江日报通讯员 江先梅 摄

广宁县举办“肇庆市第二届粤菜师傅·西江名厨职业技能大赛”。 西江日报通讯员 江先梅 摄

厨师之乡历史悠久“调”出厨师队伍丰盛味

中国烹饪协会专家组在认定广宁县入选“中餐厨师之乡名录”时认为,“广宁厨师善于利用本地优质食材创新搭配和研发菜式,促进了当地餐饮业蓬勃发展。并且广宁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息,有着丰富的民间基础,这是广宁得天独厚的优势。”

追寻岁月印记,自广宁建县以来有关史料记载,广宁外出从厨就业至今有15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广宁人已经有外出做厨师了,甚至在旧社会,更有夫妻双双外出做厨师的现象,可见当年广宁人外出做厨师也是一种维持生计的谋生手段,属于很普遍的社会就业现象。

靠着“帮传带”的模式,广宁厨师现在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餐饮行业,为推广粤菜文化作出积极贡献。现今,广宁县粤菜厨师队伍庞大,目前在全国成立了13个广宁厨师协会分会,共有会员5000多人。广宁籍厨师有5.5万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9.33%。同时,广宁县内还涌现出以名厨刘万光两兄弟与其儿子,徐志锋和徐志坚、徐志强几兄弟为代表的“厨师世家”,形成了以南街街道荷木村、排沙镇木源村为代表的“厨师之村”。

而广宁籍名厨黄武芬更是名声远扬,获得法国国际厨皇会会员、中国饮食协会金牌行政总厨的称号。2019年,他被国家文化部邀请到中美洲《行走的年夜饭》的活动,并作为组长带领团队一行共12人在巴拿马、哥斯达黎加为各大使馆领导做晚宴,展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