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高静
近日,球王马拉多纳在家中突发心梗后心脏骤停去世,引发社会对心梗的又一次关注。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那么这种病到底多可怕?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一旦发病该如何有效抢救呢?记者采访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邓斌。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邓斌介绍说,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远远超过癌症的死亡率。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3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梗,每年全国因为心梗而死亡的超100万,心梗是名副其实的“头号健康杀手”。
简单来说,心肌梗死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也就是血管壁内粥样硬化斑块到一定程度,在某种因素刺激下就会发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心梗发病前部分人有很明显的征兆,如突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逐渐频繁,或者有上腹痛、左肩或腋下疼痛、咽喉痛等这些不典型部位疼痛,这些往往是心肌梗塞的先兆。邓斌提醒广大市民,心梗急救,应牢记两个“120”,即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发病120分钟内开通血管。“遇到症状千万不要熬着,也不要抱着缓一缓的侥幸心理,更不要自行去医院或者等家人送去医院。”他说,“心梗发生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20—30分钟,就开始有心肌坏死,如果不及时通过有效医疗手段恢复心肌供血,心肌坏死面积就会一点点变大,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从市一医院的接诊情况来看,心梗患者多为50到70岁,但是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邓斌坦言,他救治的患者中最小年龄只有19岁。“年轻人喜欢吃高油高盐食品,烟酒过度,再加上长期熬夜,过度消耗身体让血管变得脆弱。”他说,对于肥胖、有三高症状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青年来说,应改变不良习惯及早干预。因此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是预防心梗的有效方式。另外,心梗不是遗传性疾病,却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心梗的预防大于治疗,管住嘴迈开腿,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才能保持我们的血管健康,远离可怕的心梗。”邓斌说。
近来广东气温骤降,来心脑血管科就诊的市民增多。邓斌对记者说:“每年12月到1月,门诊心梗患者数量都比其它月份高三分一左右。”究其原因,气温下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进而令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有可能引起血管内斑块破裂,诱发心梗。因此老年人在这个季节,不要在气温过低的早上或者晚上外出锻炼,可以在太阳升起气温上升后适当运动。同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要控制情绪,不过分激动和愤怒,更不要猛烈运动,甚至排便也不要用猛力,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心脑血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