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民兵加钢淬火铸铁拳 紧贴实战砺精兵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此次集训分四期,每期65人。训练围绕防空战术和单兵伪装技能两个专业进行,覆盖战备形势教育、轻武器操作使用障碍设置排除、简易通信、擒敌术等科目。集训是以理论教育为辅,野外实操为主的形式进行。

端州民兵在进行模拟阵地防御。 西江日报通讯员 石振宇 摄

端州民兵在进行模拟阵地防御。 西江日报通讯员 石振宇 摄

封开民兵水上训练。 西江日报通讯员 黄国权 摄

封开民兵水上训练。 西江日报通讯员 黄国权 摄

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石振宇 赵崇智 黄之栩 黄国权 李海霞

“练好硬科目,定能打胜战。”近日,烈日当空、天气炎热,但依旧挡不住各地民兵训练热情。各地民兵在练兵场上加钢淬火磨砺自我,练就过硬真本领。

端州区260名民兵进行集训

自7月6日起,端州区人武部组织了260名民兵,开展为期25天的集训。

此次集训分四期,每期65人。训练围绕防空战术和单兵伪装技能两个专业进行,覆盖战备形势教育、轻武器操作使用障碍设置排除、简易通信、擒敌术等科目。集训是以理论教育为辅,野外实操为主的形式进行。

7月18日,端州区人武部组织的民兵专业分队进行射击训练考核。“砰!砰!砰!”随着响亮的枪声在靶场响起,实弹射击考核正式开始。参加训练考核的民兵先后进入射击靶位,进行实弹射击。装填子弹、发放弹匣、卧姿装弹准备、打开保险、射击、射击完毕检查枪械、跑步退场……参加训练考核的民兵们按照口令要求进行训练考核,现场秩序井然、紧张激烈,枪声与硝烟弥漫靶场。“10环、10环、9环、8环……”随着自动报靶仪不断把喜人的成绩报回,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通过训练,锤炼了民兵专业分队军事素质和军事技能,强化了战斗精神,提高了实战化水平,确保民兵专业队伍关键时刻拉的出、打得赢,真正做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

四会民兵分专业分区域同步训练

连日来,针对当前自然灾害多发、抢险救灾任务较重的特点,四会市人武部以统一组织、分专业分区域同步实施的方法,安排应急连连部和勤务排、防汛抗洪排、应急处突排、森林灭火排四个分队,分别在东城街道、贞山街道、城中街道、市林业局同步进行训练。

“转身脚蹬地,发力腰甩圈。矫健如飞跃,眼观远松手。”在抗洪抢险装备器材操作使用课上,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应急“尖兵”们克服闷热等困难,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要领,依次逐项训练,相互较劲,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此次训练围绕政治教育、共同基础训练、专业训练、任务行动训练四个方面展开,训练科目涵盖队列训练、卫生与救护、实弹射击、警棍盾牌使用等。在内容上,基础与专业、简单与困难科目有机穿插;在方式上,做到训考一体、考评结合、层次推优。

封开民兵轻舟分队开展集训

为进一步增强抗洪抢险能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防汛抢险救灾生力军,日前,在西江水域,封开县人武部组织60名民兵轻舟分队队员,围绕直线、曲线行驶、编队航行、水上救援、心肺复苏急救等课目,展开全面训练。

据了解,此次民兵轻舟分队人员来自封开县应急连、16个镇街,以退伍军人为主。在训练场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队员们快速而有序地登上冲锋舟,熟练地驾驶着5艘冲锋舟在河面上进行各科目训练,整齐的队形和严谨的训练作风引来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此次训练还聘请了专业教练现场授课、专业指导。

通过集训,大大地提高封开县轻舟民兵分队的抢险救灾能力,并且能把集训的成果带到全县各个镇街,提高基层的抗洪抢险能力,使民兵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广宁60名基干民兵轮训

7月10日,广宁县组织60名基干民兵在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行为期12天轮训。

集训主要内容以维稳处突训练科目为主,包括盾牌操、擒敌拳、阻抗控制课程、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所有参训人员在基地过连队生活,按条令条例实施正规化管理,按条令要求保持正规的秩序,按时出操上课。提高队伍的执行力。

据该县人武部领导介绍,通过集中轮训使参训基干民兵熟悉应知应会内容,熟练掌握装备操作使用,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战术素养和战斗作风。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