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曾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至今仍是省内最长、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西江大桥:32载打通两岸发展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每个工作日,家住端州锦绣山河小区的梁甘伟都会驾着小车,经西江大桥来到高要区上班。一切顺利的话,从上桥到下桥只需短短三四分钟时间。这样的过江速度,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在那个年代要横跨西江,人们需要乘搭渡船,往往要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1987年4月1日西江大桥通车。 何小瑜 摄 肇庆市档案馆图源

1987年4月1日西江大桥通车。 何小瑜 摄 肇庆市档案馆图源

核心提示

每个工作日,家住端州锦绣山河小区的梁甘伟都会驾着小车,经西江大桥来到高要区上班。一切顺利的话,从上桥到下桥只需短短三四分钟时间。这样的过江速度,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在那个年代要横跨西江,人们需要乘搭渡船,往往要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西江大桥。这座被称为“西江第一桥”的桥梁,横跨南北连接端州和高要,至今仍是广东最长、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特大桥。它开启了“一江两岸”发展新篇章,承载着人们往来西江两岸的岁月记忆。

轮渡过江时代交通发展受限

1982年,肇庆人冼国辉进入肇庆渡口所工作,成为了一名渡工。“西江大桥没建之前,老百姓要过江只能靠渡船。”冼国辉回忆,最早期是渔船后来出现了机帆船。数十艘渔船和机帆船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是那时最常见的西江风景。

“车辆如果要渡江,就要靠渡口的渡车船了。”与冼国辉同年进入肇庆渡口所工作的彭瑞雄,同样是一名渡工。“过江车辆主要以货车和客运班车为主。受客观条件限制,摆渡车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彭瑞雄说,经常有运送禽畜的农运车需过江。夏日高温,渡工们帮车主不断泼洒江水降温,但依然有禽畜在等船过江时,被晒到发病致死。

如果遇到了台风,西江要封航一两天,那渡江的人们就更是艰难。不仅是客运车过不了江,高要农民要将种的瓜菜和农副产品运到端州卖,也只能望着浩浩江面无可奈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到了1986年,渡江车辆达到了最高峰。“端州过南岸的车辆,从金鹏酒店对出的渡口码头,一直排到海关大楼,弯弯曲曲的车龙起码有两公里长。”冼国辉描述当时的情景,用了“渡之不尽”一词来形容,“渡工们加班加点,工作像是没有尽头。”

没过多久,随着西江大桥的建成使用,排长龙等船过岸的境况很快就消失了,“寒风撑夜渡”从此成为了历史。而冼国辉等一众渡工,也结束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渡船生涯,迎来了职业岗位上的转变。

西江大桥如今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西江大桥如今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耗时九年终建成

1978年,国家投入1亿元,决定在西江兴建一座公铁两用双层大桥——西江大桥。这桥北起端州梅庵岗,南至高要清湾岗,于同年10月奠基兴建。

由于那时市场经济仍在起步阶段,水泥和钢筋等建材难以保障供应,修桥的机械化程度也较低,大桥修了9年,期间甚至一度有人怀疑大桥能否修建成功。

1987年4月1日,备受瞩目的西江大桥公铁两用桥终于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631.49米,其中的公路桥设站收费还贷。西江大桥成为连接端州与高要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及国道324线与三茂铁路的主干交通枢纽,结束了以往广州至粤西地区没有铁路通行的历史。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其因杰出的造桥工艺和技术水平,荣获1987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至今仍是广东最长、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就在同一年,肇庆渡口所更名为肇庆西江大桥管理所,冼国辉、彭瑞雄等人也从渡工成为了大桥收费员,工作地点从江边转移 到了大桥 收费站内。“工作不用再日晒雨淋,工作风险也减少了。”在冼国辉他们看来,可以看到两岸群众从此不用再渡船过江,城市发 展进入 新阶段,这更让人开心、自豪。

撤销收费站释放两岸经济活力

随着经济发展,过桥车流量逐年增加。根据西江大桥管理所的资料显示,1987年西江大桥刚开通时,一年的车流量不到2000车次,到了2003年一年车流量达到12万车次,两车道的西江大桥公路桥交通压力急增。

2003年9月,省公路局和市公路局共同投资1.796亿元扩建西江大桥,工程于2005年10月竣工通车。从此,西江大桥 公路桥变为四车道,交通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

而随着两岸往来越来越密切,双向过桥收费成为了两岸交往的掣肘。2001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西江大桥收费站停止收取端州、高要等过往车辆的通行费。而从2011年12月31日零时起,西江大桥停止收费,所有往来车辆皆免费通行,西江大桥收费站迁移到国道324线高要白诸镇路段,更名为肇云(白诸)收费站。这一撤销,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极大释放了两岸经济发展新活力。

冼国辉、彭瑞雄和其他同事,则再次迎来工作岗位的转变,从室内工作又一次来到室外作业。他们从收费员变成了桥梁养护工,从零学习排水系统处理、桥面保洁、路面坑槽修补等桥梁养护知识,参与单位组织的系列培训,巡逻检查,完善标线标牌,保障桥面畅通,维护桥梁安全。

运营使用多年,西江 大桥旧桥存在多种病害。2013年8月,我市对旧桥进行抢险加固工程,直到2014年6月经工程质量鉴定合格后才恢复通车。2015年10月15日,西江大桥遭到船只碰撞,经铁路部门修复加固后,于2018年11月10日按原设计标准恢复通行。

这些发生在西江大桥上的一切,都牵动着冼国辉、彭瑞雄的神经。因为西江大桥伴随着他们成长,见证他们职业身份的蜕变,就像一位认识了30多年的老朋友,“老朋友‘感冒发烧’了,当然会紧张。”冼国辉笑着说道。

30多年过去了,在肇庆人民眼里,西江大桥早已不仅仅是打通西江两岸乃至粤西地区交通大动脉的大桥,它更是民生的大桥、发展的大桥,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将与肇庆大桥、阅江大桥一起,在肇庆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热潮中继续发挥纽带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新的汗马功劳。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实习生 区雪颖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