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内核 ——记肇庆市高要区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峰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企业发展关键在技术,根本在人才。肇庆市高要区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由亏损到近年来产值连年递增,利润持续增长,其中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陈宇峰。

企业发展关键在技术,根本在人才。肇庆市高要区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由亏损到近年来产值连年递增,利润持续增长,其中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陈宇峰。

陈宇峰,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锋股份)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也是肇庆市高要区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要华锋)总经理。他于1997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本科毕业后就来到华锋股份,2004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MBA,2009年赴美国留学深造,2012年学成后毅然归国,继续回到华锋股份,着力开拓新的工艺技术创新,研发新的低压变频腐蚀工艺,成为高要华锋走出困境、走入坦途的的大功臣。

以技术创新谋求产品突破,助推企业走出困境

华锋股份主要生产经营铝电解电容器原材料腐蚀、化成铝箔。在20世纪中期,电极箔制作过程中的腐蚀技术为最核心技术,国外对这一技术通常保密,国内电极箔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大量企业从日本、韩国购进腐蚀箔后进行加工再销往海外。所以,技术创新对华锋股份的经营和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2012年陈宇峰留学归来,华锋股份董事长谭帼英把低压变频腐蚀工艺的研发及实验工艺的核心设备变频腐蚀电源的研制开发项目交给了陈宇峰全权负责。陈宇峰接受重托之后迅速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快推进变频腐蚀技术的研究和落地的步伐。

2012年,对于高要华锋来说,是很关键的一年;对于陈宇峰个人来说,也是检验留学成果的一年。2012年10月,高要华锋高压生产线正式剪彩开机生产。然而,同年12月,因为市场上高压铝箔严重供大于求,高要华锋面临着停机的困境。迫于现状,高要华锋8条高压生产线停机6条只开2条。

“当时的环境下,只有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才能走出困境,才能有出路。”陈宇峰提出,在同质化竞争激励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重点关注和研究客户的需求特点找到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在陈宇峰的带领下,高要华锋针对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环保、新能源、机车等应用领域对铝电解电容器兼具长寿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特点,确定了专门研发了LH系列产品(50WV-140WV,属于低压化成箔里的高电压段产品)的方向。经过不断研发,高要华锋终于研究出自己的LH系列产品,采用的低压交流腐蚀技术,克服了直流腐蚀所固有的脆性和机械强度下降的难题,保证了较高的比容,性能参数已接近日本同类规格产品。LH系列产品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使得华锋股份在当时得以摆脱困境,并推动了华锋股份在逆境中再进一步。

打掉创新路上的“墙”,永不固步自封

陈宇峰技术创新过程中,有一个关于“墙”的故事。用他的话来表述就是:“创新需要不断地把一些‘墙’打掉。我们打掉的不是一面砖墙,而是一面创新的‘墙’。”

2013年9月,高要华锋(华锋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搭建起了第一条低压变频腐蚀技术生产线生产线,生产出华锋股份LG系列产品。这一系列产品在腐蚀扩面技术上拉近了与日本同行的差距,较传统腐蚀技术提高15%左右,该项同厦门大学合作的产学研结合、国内首家发明的纳米布孔/异形波变频腐蚀技术也获得了国家专利。2018年2月,陈宇峰也因此项目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当低压变频腐蚀技术钻研出并有了一条生产线后,高要华锋在下一步如何走?公司内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复制第一条生产线技术,再上一条生产线;一种主张上一条技术更先进的生产线。陈宇峰认为,创新永无止境,创新者的脚步永不停息,就是要立足长远,在现有的技术上推陈出新,再求突破。

陈宇峰最终力排众议,将车间的一面墙拆掉,建设了低压变频腐蚀技术第二条生产线,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交大华锋产学研联合体”,致力于腐蚀箔和化成箔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低压纳米复合氧化膜化成技术的研发。该项目生产出来的LW系列产品,是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的产业化成果,为全球独有的产业化技术,比容指标在现有的腐蚀表面结构基础上大幅提高,具备挑战日本行业龙头地位的能力。

经过不懈努力,陈宇峰主导下的“超高比容纳米复合阳极铝箔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取得了多项成果:发明了纳米复合膜的水系前驱体制备技术和高效活化技术、发明了腐蚀箔表面预处理技术、开发了阶梯温度下空气氛转晶工业生产线、实现了纳米复合膜阳极铝箔的工业化生产。开发的产品应用于江海股份、艾华股份、万裕三信、台湾金山、韩国三莹、台湾立隆、日本Nichicon等知名企业电解电容器新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于2018年3月正式通过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确定了其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更让陈宇峰感到欣慰的是,高要华锋通过与国内各类有专长的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拥有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优秀的综合技术研发团队,形成集自主工艺研发、高效生产线研发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研发为一体的系统性研发体系,并通过创新融合到公司的技术工艺体系中,从而能够紧跟国际前沿技术方向,真正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路径,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陈宇峰多次强调,成绩的取得是公司在谭帼英董事长的带领下,华锋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一大批年轻的技术研究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表示,在未来,他将借助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完善企业研发中心和市场网络,带领技术团队,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快速增加国内外市场份额,与全体员工共同推动高要华锋以及华锋股份的更大发展,开创华锋股份事业发展新的篇章!

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赵组轩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