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法院法官游兴华十六年践行司法 悉心调解促和谐 定纷止争暖人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许舒靖

自进入高要区人民法院工作以来,游兴华先后在基层法庭、民事庭工作。坚守审判一线已经十六个年头的她,承办的案件达1200 余件,2018年个人办结案件更高达 214件,创高要区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法官收结案数之最。多年来身处审判一线,每天面对林林总总的案件和当事人,她任劳任怨、热爱本职、勇挑重担,审理了一大批关系社会稳定、百姓民生的案件,调撤率及服判息诉率均较高,得到了当事人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当事人来到法院,是要定纷止争的,作为法官,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急当事人之所急,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保障当事人合法的诉讼权利,既要做到公正审判,更要学会站在当事人的 立场,让当事人在诉讼中感受到法律的温度,感受到法院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官,不但要有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还要涉猎建筑、会计、医学等知识,如此一来,在审理案件时就能更好地适用法律。我希望用我手中的法槌捍卫公平与正义!”游兴华说。

原告以死相逼,法官耐心解矛盾

“你判他不用抚养我和女儿,我就死在法庭!”原告黄某带着香烛纸钱来到法庭,以死相逼。这是两年前游兴华审理的一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案件中出现的一幕。原告与被告同居多年并生育一女,数年后,被告因怀疑女儿非其亲生,因而不再抚养原告所生之女,亦不再负担原告的生活所需,令其生活失去依靠。无奈之下,原告将被告告上法庭,要求被告抚养其女儿。游兴华审理案件后,经被告申请,对女儿是否是其亲生作了司法鉴定。经鉴定,原告所生女儿确非被告之亲生女儿,但原告对鉴定结果不服,且原告思想比较偏执多疑,甚至带上香烛纸钱进入庭审、以死相逼。

面对此局面,游兴华作为一名女法官,充分发挥细心、耐心的优势,法理情并重,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开拓调解工作新思路:原告对鉴定结论不服,就让原告在第二次司法鉴定时亲自参与监督生物取材到鉴定的全过程,公正科学鉴定,让其信服。

庭审中,游兴华让原告充分陈述,表达其诉求,让其穷尽诉讼权利;庭审之外,她还不厌其烦地解答原告的问题,向其阐述法律的相关规定,倾听原告的心声,对其进行耐心的生活劝导,让原告感受到法院审判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司法温暖。最终,原告平静地与被告在庭外和解,该案以原告撤诉结案。

下基层彻查真相,以理服人止纠纷

“游法官的这个处理方案,我们都服!”原来在法庭上剑拔弩张的双方都信服地对游兴华说。这一幕发生在去年6月游兴华审理的一宗涉及八个村民小组的渔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诉请依法解除双方签订的承包合同,并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租金、违约金等款项共计人民币300多万元。

在案件审理中,被告提出反诉,要求原告支付扣除租金后,被告投资建造的房屋、水利设施、道路、种植树木等资产的剩余价值人民币600多万元。该案涉案金额大、涉及人数多、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大,稍有不慎便会演化成村民与承包人的激烈对抗,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庭审时,原被告的诉讼代表情绪激动,旁听的村民也加入到唇枪舌剑的“战场”中。

面对愤怒的村民汹涌不安的情绪,游兴华没有丝毫胆怯,镇定有序地指挥法庭庭审。在耐心听取双方的意见后,为彻底、有效解决纠纷,她多次深入实地调查,耐心细致了解村民及投资者的真实愿望,多次分别与村民小组的诉讼代表及承包人沟通,为双方提供处理方案作参考,做好双方沟通的桥梁,有效促使原被告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寻找新的承包人,并通过科学计算各方的投入、收益、损失等数据,最终确定双方互不再负给付义务的处理方案,令双方信服,解决双方的严重矛盾,维护了村居稳定及各方合法利益,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法庭庄严常人畏,法治公园巧调解

今年3月,游兴华处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案件开庭审理时,被告缺席庭审。但是她没有放弃双方的调解。庭审结束后,她与助手通过多方努力,最终联系上被告,了解到被告是因为暂时经济困难,所以无法按时还款,同时认为法庭气氛过于严肃,不想到法庭进行调解。

为了缓和双方关系,减轻当事人的心理负担,游兴华又多次联系原告,促成双方调解。经多次与当事人商议,最终双方同意到高要区林园法治公园中进行调解。

不同于法庭的严肃,林园里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双方都显得特别放松,没有针锋相对,和平地商讨解决纠纷的相关事宜。而游兴华在调解的全程均保持站立,并一直保持微笑。在分别聆听完双方的意见后,她经过科学缜密的计算,为双方提供了于双方均有利的方案供其参考,最终,在游兴华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了调解。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