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明红
曾是田间寻常土疙瘩,如今变身畅销金宝贝。在鼎湖区沙浦镇桃二村,一场围绕粉葛的“价值革命”正在上演。村党支部书记程健森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将手工粉葛制品搬进工业车间,以标准化生产打造市场爆款。如今,“桃溪粉葛面”等产品上市即热销,两个月销量突破6000箱。

今年粉葛即将于11月开挖。 记者 陈明红 摄
外地取经
产学研结合破难题
得益于西江畔独特的沙质土壤,沙浦镇桃二村拥有悠久的粉葛种植传统,目前种植面积超过400亩。这里出产的粉葛素以“入口无渣、葛根素含量高”而闻名。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其葛根素含量为全国已知最高水平,产业特色与品质优势显著。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加工方式和单一销售渠道让这一优质特产“藏在深闺人未识”,并未能有效转化为村民的经济收入。
“其实四年前我就在琢磨这件事了!”程健森坦言。他原本是桃二村的乡村医生,2021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粉葛涨身价。“我们的粉葛形态饱满、口感独特,入口清爽无渣,深受市场青睐——但怎样才能让它真正升值呢?”
搞农业,不能就农业谈农业。在民建鼎湖支部副主委李德明的牵线搭桥下,程健森去年即开始组建团队,远赴广西黄姚古镇、张家界、清远竹山等地取经,学习农文旅产品开发经验,同时积极对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引入教授团队进行专业策划与研发。“我们必须跳出桃二村看发展,”程健森说,“粉葛不能只当原料卖,要变成有标准、有品牌、有市场的商品。”
工业赋能
标准化生产打造市场爆款
理念一转天地宽。程健森迈出了关键一步——让粉葛产品告别作坊时代,将粉葛面走进工业车间。
“传统手工制作效率低、品控难,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标准化生产之路。”程健森介绍,经过比较,机制粉葛面不仅色泽更显洁白,葛香也更为浓郁清新,品质全面超越传统手工面。
从去年精心策划,到今年4月启动试产,团队历经数十次配方调整和工艺改良。他们主动邀请餐饮界专业人士品鉴,虚心听取市场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口感。“我们坚持纯天然理念,最大限度减少添加剂,就是要做出一碗真正健康、地道的粉葛面。”程健森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底正式上市的“桃溪粉葛面”“桃二葛根粉”在丰收节甫一亮相,便因爽滑清香的口感而一炮而红。首批200斤葛粉制作的1200箱产品迅速售罄,如今仅短短两个多月,已销售6000箱,市场反响热烈。
程健森的“工业化思维”同样体现在产业链的构建上。为确保原材料优质优价,桃二村与浦田、佳鸿等农业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承诺市场价不低于2.5元/斤时按保底价收购,价高则随行就市,彻底解决了农户“卖难”的后顾之忧。
目前,桃二村400多亩粉葛预计产量可达120万斤。11月25日即将迎来开挖季,村民们信心满满。
数字营销 延伸“葛”产业链
产品下线,营销上线。程健森同样用现代商业手法开拓市场。在镇政府和多方助力推广的同时,他积极布局线上:先邀网红带货打响第一炮,下一步计划以村委会名义开展直播,并与第三方专业机构签约运营。同时,与供销社的对接也已提上日程,旨在构建稳固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首战告捷后,程健森的谋划更为长远。他透露,已着手研发葛根水等深加工产品,意图借鉴顺德经验,不断延伸这条以“葛”为核心的康养产业链。“我们要让粉葛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根’,让更多人尝到桃二村的‘幸福味’。”
“土疙瘩变金疙瘩,只有增加附加值,才能让这个产业走得更远。”挂点桃二村的鼎湖区沙浦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谢仲略深有感触地表示,桃二村在程健森的带领下,让粉葛完成价值跃升,也为沙浦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以特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