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赖楚欣
10月27日上午9时,四会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外彩旗飘扬,1200余名学生组成的方阵齐做柔道操,动作整齐,呐喊声震天。与此同时,四会市周开泉小学、东城中学、荔枝湾小学、衡立实验学校等校,也同步开展柔道操大课间展演。这场以“喜迎十五运·精彩在四会”为主题,累计万人参与的柔道操大型展演,既是群众体育的盛事,也是四会乃至肇庆市以体育为笔,描绘“运动之城”建设蓝图的生动写照。

学生齐做柔道操。 记者 李考考 摄
“柔道教会我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尊重、自律、坚韧’的精神。”活动现场,两届柔道奥运冠军冼东妹动情说道。这位从四会走向世界赛场的冠军,如今已成为家乡的体育名片。
体育基因 深植城市血脉
“冼东妹的拼搏精神,是四会宝贵的财富。”四会市近年来持续深化“奥运冠军之乡”IP,以柔道为切入点,构建“冠军精神—全民健身—城市形象”的价值链条。
在四会的校园里,冼东妹的拼搏精神深入人心。仲泰小学里,有关冼东妹及柔道的相关宣传引人注目;周开泉小学的宣传栏和教学楼楼梯间,均张贴有冼东妹事迹海报。
“学生参与柔道运动后,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周开泉小学校长莫志权表示。该校柔道晚训已成常态,20多名小队员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训练。
截至2024年,四会市已培养14名专业柔道教师,分配至各特色学校教学。同时,邀请广州体育学院专家团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柔道教学水平。
2024年初举办的柔道冬令营,吸引了17所学校的280名中小学生参与。闭营仪式上,冼东妹鼓励孩子们:“练习柔道,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懂礼、知礼、识礼。”
体教融合 培育运动新生代
四会市“以点带面”推广柔道。2023年6月举办的中小学生柔道操决赛,展现了各校代表队的训练成果。
“从柔道操入门,经专项技术训练,小队员们已达实战演练标准,成长惊人。”柔道教师乡世豪介绍,这种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让更多学生爱上柔道。
四会市计划将柔道操推广至全市62所公立中小学,惠及更多青少年。仲泰小学里,柔道的内涵通过宣传栏、海报等形式融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
“体育+文旅”的融合模式也在创新。2023年以来,四会市将贞山六祖寺、玉博城等地标作为柔道展演分会场,既展示体育风采,又宣传城市形象。本次万人柔道操表演前,相关学校就组织师生到上述地标拍摄。
体育赋能 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四会市的实践,体现了肇庆“运动之城”建设的清晰路径:以特色体育项目打造城市品牌,以赛事经济带动产业发展,以体教融合培育运动土壤。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柔道比赛落户四会,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四会市正加快体育设施升级,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肇庆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资源整合是关键。以赛事为契机,统筹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肇庆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加快“运动之城”建设。
长远效益是根本目标。短期通过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长期则追求体育人口增长、健康水平提升和产业集聚。肇庆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共同把肇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不断将体育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