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福钿
近日,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名单。肇庆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林玉泉、高要区金渡镇孝德爱心协会的谢爱珠榜上有名。两人如何用实际行动敬老爱老助老?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林玉泉(右二)为老人送上餐食。 记者 戴福钿 摄
林玉泉:用科技破解养老难题
从福利院照料到社区居家服务,从传统助老到智慧养老,深耕养老领域10余载的林玉泉,坚持以脚步丈量民生需求,用科技创新破解养老难题,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肇庆大地落地生根。
“2009年,我在广东省杨村社会福利院工作,3年后回到肇庆,开始养老服务事业。”林玉泉告诉记者,2018年,他在肇庆高新区的社区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陈婆婆因买菜煮饭不便,经常喝粥配萝卜干。此情此景让林玉泉彻夜难眠,并随即牵头统计,发现辖区超六成老人为空巢独居,一成老人因疾病行动不便,“吃饭难”成了该群体的民生痛点。
为让老人吃上热乎饭,林玉泉积极向有关部门和社区寻求帮助,推出为老助餐服务模式——开办长者饭堂,组建送餐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如今,肇庆高新区长者饭堂年服务人数已超6万人次,成了老人口中的“幸福食堂”,其模式更被广东省民政厅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
林玉泉还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服务。2024年,他看望母亲,发现她扭伤脚后隐瞒伤情,还因健康知识匮乏常吃升糖指数高的食品。“我先是儿子,再是社工。”母亲的困境让他意识到,万千老人正面临健康管理缺失、居家安全无保障、精神慰藉不足等共性难题。
为此,林玉泉萌生了打造智慧养老平台的想法,用近一年时间研发出“小旺AI智能体”,能让老人实时咨询健康管理、疾病解读、养老金年审等问题,同时得到情感陪伴、专业心理疏导等支持。这套系统在肇庆高新区推广,助力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获评全国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和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针对失能失智群体,林玉泉还推出爱心黄手环、防跌倒包裹等项目,以及社区日间照料服务。
10多年来,林玉泉带领团队承接了肇庆近20个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项目,打造出“生活照料+精神教育+健康管理+适老化改造+AI养老智能体+护老者支援”一站式服务模式,年服务超10万人次。其打造的“耆乐到家”“筑梦夕阳”等项目,先后斩获省级奖项。
谢爱珠:投身关爱老人公益事业
从童年的暖心善举到牵头组建公益协会,从本土助老到跨区域帮扶,谢爱珠用30余载的坚守,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化作民生实践,以爱为炬照暖老人晚年。
谢爱珠的敬老爱老助老的初心,在童年便已扎根。“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帮邻居老人清扫房间、端茶送饭,陪他们聊天,缓解他们的孤独感。”谈及选择养老服务行业的原因,谢爱珠坦言,她的奶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当时22岁的谢爱珠暂停了所有事务,回家陪伴并悉心照料奶奶。这一照顾,便是3年。这段经历让她深刻理解了敬老爱老助老的真正含义,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投身关爱老人公益事业的决心。
2013年,谢爱珠正式投身关爱老人领域。这些年来,在肇庆各乡镇,她的身影随处可见,逐户走访记录老人的需求,帮他们修缮破旧房屋,选购米面粮油,送去棉被等物资。每逢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她总会带着物资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梳头、表演节目,陪他们下棋、闲聊,用欢声笑语驱散老人的孤独。平日里,她还到各村(社区)组织开展义诊、理发等便民活动,让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更令人动容的是,谢爱珠对生命尊严的守护。近10年来,谢爱珠积极投身临终关怀领域。她主动倾听患者心声,化解死亡恐惧,协助完成未了心愿,记录生命回忆,用专业与温暖让无数老人在关爱中安详离世。这份超越物质的精神关怀,填补了民生服务的特殊缺口。
2024年,谢爱珠牵头成立高要区金渡镇孝德爱心协会。依托政府搭建的公益平台,她带领协会精准对接辖区内老人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帮扶方案。针对失能老人,她组建了专业护理团队,提供上门服务。她还推出“一对一”结对模式,让志愿者成为老人的“编外亲人”。
“养老服务没有终点,唯有持续贴近民生需求,才能让每一位老人都活得安心、有尊严。”谢爱珠说,未来,她将继续扎根民生、坚守公益领域,让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在肇庆大地上不断传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