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莫健峰
连日来,在团肇庆市委、肇庆市大学生联盟的组织对接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下简称“城环突击队”)深入肇庆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围绕罗氏沼虾养殖产业、东部城区公共交通、留守儿童思政教育三大主题,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以专业视角为肇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把脉开方,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智慧。
夏日炎炎,由环境科学、生态学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城环突击队把实验室“搬”到高要区莲塘镇的虾塘边,开展“罗氏沼虾养殖产业发展布局与水环境质量关联研究”课题调研。他们用先进的便携式检测设备,测量虾塘的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关键指标,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水质监测服务,并结合水质数据帮助养殖户科学调整投喂策略,优化养殖环境,努力让罗氏沼虾喝上“优质水”。
城环突击队发现,当地不仅建立了鱼虾检测监测站,可以及时为罗氏沼虾养殖“把脉开方”,还建设了高桂虾育种育苗基地,实现虾尾水的系统处理和循环再利用,让产业发展更绿色、更高效。
“不过,无论是鱼虾检测监测站,还是虾尾水处理技术,目前都没有得到较大范围的宣传推广,我们认为这是当地发展罗氏沼虾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北京大学2024级本科生、城市与环境学院广东肇庆思政实践团学生领队张馨悦说,建议当地进一步加大鱼虾检测监测站建设力度,扩大检测水平和辐射范围,加强科普宣传力度,让更多养殖户充分理解科学检测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强化养殖技术、虾尾水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升罗氏沼虾科学养殖水平,更好地实现罗氏沼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公共交通线路及设施优化对肇庆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效果评估”是城环突击队在肇庆调研的另一个重点课题。调研期间,城环突击队通过“理论研讨+实地验证”的调研模式,了解肇庆交通情况,挖掘交通线路规划的痛点难点,为肇庆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优化方案。
“东部城区虽有公共交通,但线路规划还有待提高,乘车时间过长会打消一部分人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学生常务副书记、广东肇庆思政实践团助教、城环突击队队长梁皓朝表示,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与环境学院的重要学科方向,其培养方案囊括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交通分析模拟与规划等课程,此次调研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好机会。
城环突击队建议,肇庆可以通过设置串联东部城区的公交快线,或者根据东部城区特别是肇庆新区的关键点位规划线路,方便市民群众出行。肇庆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现有的交通枢纽站点的作用,把已有的交通枢纽打造成为串联东部城区的桥梁,更好地助力肇庆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
聚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视域下面向留守儿童的思政课程设计与实践成效”课题,城环突击队先后走进肇庆市博物馆、肇庆市包公文化园、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等地,学习肇庆市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并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化为一堂专门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设计的红色思政课。
课堂上,城环突击队以叶挺独立团在肇光辉事迹为引,巧妙联结肇庆乡土与北大精神,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娓娓道来,以青春的智慧与热情,让孩子们触摸历史脉搏,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
梁皓朝表示,肇庆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建议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肇庆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发挥好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引领作用,让肇庆丰富的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肇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