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伍家兄弟的南药共富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林琳

伍肇斌的微信朋友圈,活脱脱是一幅乡村振兴的“动态画卷”——满屏的肉桂金黄、佛手青翠,镜头里尽是蓬勃的生机。打单机“咔嗒咔嗒”像爆金币般吐着电商订单,农民阿姨手持机械利落地将肉桂切丝。伍肇斌身后聚集一群“新农人”:有养殖南药黑猪的“猪二代”年轻搭档,有在直播间里越播越亢奋的返乡青年,连订单提示音都成了他们的背景乐。参加“百千万工程”动员大会那天,他连发三条动态,字里行间透着干劲;他的转发列表,中科院关于肉桂活性成分的最新论文、省沉香研究所的种植技术突破赫然在列。装修合作社新办公点,灰墙刷白的间隙,他拍下工地一角配文:“创业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

伍肇斌在查看肉桂加工情况。记者 吴勇强 摄

伍肇斌在查看肉桂加工情况。记者 吴勇强 摄

伍肇杰在查看佛手苗生长状况。记者 吴勇强 摄

伍肇杰在查看佛手苗生长状况。记者 吴勇强 摄

在高要区乐城镇的青山绿水间,6万多亩肉桂林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甘甜香气。这里不仅是“中国肉桂之乡”的核心产区,更是伍氏兄弟——伍肇斌、伍肇杰15年如一日深耕的“战场”。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的电商企业,这对“90后”兄弟用青春和智慧,把振兴乡村作为自己的人生命题,更为“百千万工程”凝聚了更多力量。

归乡

2010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伍肇斌作了一个让乡亲们不解的决定——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乐城镇做起农产品电商。“当时村里人都说,大学生回来卖桂皮,书白读了。”回忆起步时的闲言碎语,哥哥伍肇斌憨厚一笑。

创业初期,伍肇斌在圩镇租了间30平方米的小作坊。没有晾晒场,他们每天清晨五六点就要拉着切成片的佛手、巴戟天到禾地、广场晾晒。“雷阵雨来时,全家人都要冲出去抢收药材。”他比划着,“中午饭都得盯着天吃”。

转机出现在2012年。他们在阿里巴巴国内站接到了第一笔大单——江中制药采购5吨巴戟天,当时单价约80元/公斤。“那天我们守着电脑确认订单后激动得睡不着,比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还兴奋。”这笔订单不仅带来8万元收入,更让兄弟俩看到了电商的力量。

破局

“高要肉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甘甜香醇,没有苦涩味。”说起家乡特产,内向的伍肇斌总会变得健谈。但如何让藏在深山的宝贝走出去?兄弟俩决定分工:哥哥主内,负责产品和加工,弟弟主外,负责电商运营和渠道销售。

这对从小闻着南药香长大的兄弟给传统生意注入了新活力——直播带货:2020年首次尝试直播,如今与位于高要的广东理工学院合作,4名学生每天轮播推介佛手;全平台运营:如今覆盖淘宝、拼多多、抖音,其中拼多多走量,抖音保利润;产业链升级:今年投资70多万元新建厂房和烘炉,日加工能力从3吨提升至10吨。

“以前晒桂皮看天吃饭,现在烘炉24小时运转。”伍肇杰指着新设备说。技术的革新让收购价从十年前的8元/公斤涨至14元/公斤,农户李伟国今年采收量就从往年的五六万斤增至八万斤。

共生

在乐城镇罗院村,60岁的李伟国正在自家承包的山头采收肉桂。“以前要自己找销路,现在伍家兄弟包收,今年能多赚2万元。”像他这样被带动的农户已有上千户,最年轻的文员伍绮晴是“04后”,隔壁思可村人,去年返乡加入团队。

兄弟俩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散发着微光的灯塔,让更多人有了相信的理由。他们的“共富密码”也很实在——提供保底收购:鲜桂皮2.9元/斤,每户农户年供货可达1万斤;带来技术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确保“道地药材”品质;实现就业吸纳:团队20人中,本地青年占八成。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他们更积极对接药厂和香料厂,推动高要肉桂进入更多知名企业供应链。“我们不只是卖货,更要让高要南药打出品牌。”伍肇杰说。

未来

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乐城镇绿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弟弟伍肇杰刚结束一场直播,哥哥伍肇斌正在核对订单数据。这对兄弟性格迥异却默契十足。“接下来要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开发肉桂深加工产品。”谈起规划,兄弟俩眼里有光。15年前,他们带着一台电脑回到山村;15年后,这里已成为连接全国市场的南药枢纽。正如伍肇杰所说:“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在伍氏兄弟身上,记者窥探到新时代农人的三重特质:对土地的深情、对技术的敏感、对市场的敏锐。他们的故事证明,“百千万工程”需要这样的“新农人”——既懂互联网思维,又愿俯身泥土;既能仰望星空,更能脚踏实地。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