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市孤困儿童帮扶志愿服务中心 “爱心爸妈”精准关怀孤困儿童倍感温暖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日前,肇庆市孤困儿童帮扶志愿服务中心端州区团队正式成立。这是肇庆市孤困儿童帮扶志愿服务中心“三级帮扶”网络中首个成立的县(区)级志愿者团队。而在去年12月,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市委老干部局、市关工委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成立的肇庆市孤困儿童帮扶志愿服务中心,以长期“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的模式,为我市孤困儿童撑起一片蓝天。截至目前为止,该服务中心已对接帮扶13名符合条件的孤困儿童。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覆盖面,提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据了解,市孤困儿童帮扶志愿服务中心以“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孤困儿童”帮扶方式,开展长期“一对一”结对,对生活在肇庆地区的14岁以下的孤儿、事实孤儿、精神病家庭儿童、服刑人员家庭儿童和大病患者家庭儿童等五类儿童进行关爱陪伴,通过“扶心、扶志、扶智、扶技”教育,引导孩子们正心立德。

“周阿姨,我也要做一名像您一样有爱心和感染力的志愿者。”这一番由衷的感言,来自一名12岁的帮扶对象小花。但在几个月以前,内向、脾气急躁的小花曾让该服务中心志愿者团队副团长周彩营甚为担忧。

“在小花婴儿时期,其父亲病逝,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归,从小她便跟着奶奶相依为命。但随着年龄渐长,小花需要的关爱已不再限于穿衣吃饭,陪伴、谈心、疏解等情绪价值和情感依赖的缺失,都让这位小姑娘变得急躁、封闭。”作为“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志愿者,周彩营知道,让小花打开心扉,除了多沟通多理解,更多时候需要从生活细节中点点渗透,像“父母”一样给予她适时温暖、强而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一次,我们陪在她身边,耐心教她怎么换上干净的床单被套,房间的杂物如何归类放置,一番努力后,整洁亮堂的环境和泛着皂香的床铺,让小花心里顿生暖意。久而久之,在爱的滋润下,小花内心逐渐充盈,性格变得自信大方。”周彩营回忆道,正是因为这种长期性“一对一”的结对陪伴式关爱,令渴望爱的“小花们”有了享受爱、拥抱爱的机会。

肇庆市关工委关爱团团长、肇庆市孤困儿童关爱帮扶公益项目核心发起人明朗东介绍,市孤困儿童帮扶志愿服务中心实行的长期“一对一”结对帮扶,一直陪伴孩子大学毕业,在这种长期帮扶模式中,会格外注重孩子的心灵关怀和亲情陪伴。

“目前为止,服务中心志愿者累计报名604人,我们通过筛选、考核、培训等程序,预备志愿者转为正式志愿者累计273人。”明朗东介绍,接下来,将搭建稳定的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志愿服务网络,进村入户持续开展走访摸排,为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提供长期精准的结对关爱帮扶。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