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罗敬盛
近日,“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标杆社工站名单发布,肇庆高新区社工站等8家社工站榜上有名。这些社工站是如何围绕标杆建设要求,扎根社区,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的?3月21日,记者到肇庆高新区社工站进行了采访。

肇庆高新区社工站社工入户关爱老人,并为他圆梦。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摄
“邓伯,您心心念念的收音机,我们带过来了!”当天一大早,正隆社工点社工谢金婵、钟敏坚,带着爱心人士捐赠的收音机,兴冲冲地来到独居老人邓伯家中。屋内的他听到呼唤,立即打开了大门,高兴地走出来迎接他们。
邓伯今年70余岁,是一名孤寡老人,且智力四级残疾。“为独居、孤寡等困难老人,提供入户走访、日常关爱和生活照护等服务,是社工的常规工作。”谢金婵介绍,为更好服务这些群体,他们在定期上门走访之余,还依托肇庆高新区社工站创新实施的“微愿望”项目,大力收集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致力助他们圆梦。
以邓伯为例,去年底,在开展上门服务过程中,谢金婵了解到他想拥有一部收音机,于是向社工站反映了相关情况。很快,热心市民认领了该愿望,购买了多功能收音机,交由社工送至其手上。
在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方面,肇庆高新区社工站同样不遗余力。当天中午,记者跟随该社工站社工顾思敏等人,到城区社区为14岁的小杨提供关爱服务。
不久前,基于多种因素,小杨辍学在家,情绪相对不稳定。为助他纾解情绪、回归校园,顾思敏等人在开展入户关爱之余,还时常与他保持联系,耐心倾听他的烦恼,陪他散步等。同时,积极链接相关资源,鼓励他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交活动。渐渐地,小杨性格越来越开朗。
“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是我们社工站的重点服务对象。”肇庆高新区社工站副站长徐水仙介绍,为畅通兜底民生服务网络,自2021年建站以来,该社工站已在辖内5个居委会,建设了5个社工点、8个办公场所,每个点配备2—5名专业社工,率先在省、市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点社区全覆盖。
为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服务,该社工站结合辖区内工厂和外来务工人员多等实际,创新实行“驻村+驻校+驻企”三维服务模式,通过进入社区、学校、企业,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困难帮扶、心理疏导、城市融入等服务,提升了社工服务的可及性。
“我们还整合了辖内志愿力量,培育了一支413人志愿服务队伍,并组建起164个单位及个人参与的助老志愿服务联盟,着力构筑群众‘家门口’的民生服务网络。”徐水仙说,依托社工及志愿服务力量,该社工站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服务项目,如针对偏远社区的爱心义剪,关爱独居老人的“汇爱银龄”,关爱困境儿童的“雨中彩虹”等等。
据统计,截至目前,肇庆高新区社工站已完成全区特殊困难群体743户780人建档工作,实现社工服务全覆盖;通过“社工搭台、慈善助力、志愿同行”的运作模式,共举办志愿服务活动135场次,服务居民3万余人次;累计为困难群体实现“微愿望”245个,进一步打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构筑起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