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所有玩具都按颜色摆放正确,东东很棒哦。”2月11日,肇庆市小海龟儿童潜能训练中心教师陈红虹在教室耐心地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东东(化名)开展个性化教学。
孤独症孩子又叫“星星的孩子”,是一种认知障碍疾病。10年前,曾做小学教师的陈红虹决定投身孤独症康复事业,经过小海龟儿童潜能训练中心系统化培训,如今已成为一名优秀康复教师。
据悉,肇庆市小海龟儿童潜能训练中心创办于 2008年,是肇庆市最早开设、规模最大、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以及获得市残联指导,专门为孤独症(自闭症)、语言障碍、多动症等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训练的民办非营利单位。
2024年,该中心获批成为“第二批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省仅有4家单位获此殊荣。“这一荣誉是对我们17年来一直致力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认可。”该中心主任罗坚跟记者讲道。
2008年前,罗坚开办一家早教机构,期间一位家长带着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前来,此时,她才首次接触到这一特殊群体,也了解到当时肇庆并没有针对孤独症的康复机构。
为此,罗坚走访北京、香港、广州等地学习,并最终开办小海龟儿童潜能训练中心,邀请广州孤独症康复教师为新招收教师培训。罗坚表示,市残联在此期间对中心发展给予很大帮助,例如牵线其它城市康复机构前来指导,支持中心教师外出学习等等。
相较于普通教师,训练中心教师除了具备耐心与爱心,需要通过培训掌握一系列知识。例如对于孤独症、语言障碍、多动症等障碍的基本知识,还有能对孩子进行相关评估专业素养。训练中心教师还要有班级教学、个性化教学课程设计能力。“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陈红虹说。
经过17年发展,小海龟儿童潜能训练中心不但实现肇庆孤独症康复机构从无到有,期间培养超过一百位专业康复教师。部分教师离职后,通过自己开办机构,或者志愿服务形式,继续服务肇庆本地孤独症儿童。
据了解,肇庆目前针对孤独症等患儿民办定点康复机构有13家,拥有180多位专业康复人士,基本满足本地康复需求。“我们中心发挥先进带后进作用,对于相关民办机构发展提供全面技术帮扶。”罗坚说。
近年,四会、封开、怀集、广宁等地新开办孤独症相关康复机构,这些机构的教师会轮流来到小海龟儿童潜能训练中心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实操培训等。罗坚说:“获得省级残疾人康复培训基地认定后,肇庆康复教师在本地即可完成培训,无须到广州相关机构。”另外,云浮、兴宁等地康复机构也慕名前来“取经”。
谈及未来发展,罗坚表示,她希望肇庆本地孤独症康复机构能抱团发展,这样能更好地分享知识,为相关患儿提供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教育支持等帮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