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2024年肇庆这些“凡人微光”,哪一个最触动你的心弦?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已进入2024年的尾声。今年,在肇庆这片热火朝天的广袤大地,发生了不少鼓舞人心、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民生故事。西江日报特意对一年来报道过的民生人物进行了梳理,回顾“平凡人”的闪光点。

这些普通的身影背后,是他们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奋力前行路上的“凡人微光”给他们自己带来力量,也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感动和成长。

 

 TA们是致富路上领头羊 

李珍:十年闯出一片“菠萝的海”

据7月9日报道,高要区禄步镇双马村菠萝种植户李珍今年58岁,是土生土长的双马村人。2014年,她跟丈夫回到双马村种植菠萝,用十年时间,闯出了一条甜蜜路。

“我们村有好几百年种植菠萝的历史。”李珍说。2017年,她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了“奥卡”品种,上市后很受欢迎。后来,她又引进“粤甜”品种,其甜度更高,经济效益更好。

种菠萝的李珍。

种菠萝的李珍。

李珍告诉记者,种植菠萝最怕遇到霜冻天气。2016年,霜冻严重,由于防寒措施做得不到位,她种植的菠萝损失惨重。“后来专程找农业专家支招,采取密植、盖膜等办法,才取得了好的种植效果。”

经过多年发展,李珍夫妇种植菠萝的面积已达150亩。当中,他们将不少丢荒地变成了良田,盘活了土地。对于种植经验,他们没有保留,有村民或外地种植户过来参观学习,都无偿传授。如今,双马村的菠萝种植面积已达800多亩,产量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大家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李珍说。

冯宝成:“种桃达人”荒地开拓“甜蜜事业”

据7月29日报道,广宁县横山镇大信桃源农场负责人冯宝成在1995年穿上军装,1998年退役归来。军旅生涯的锤炼,赋予了他坚韧和勇于担当的品质。

种鹰嘴桃的冯宝成。

种鹰嘴桃的冯宝成。

11年前,冯宝成回乡利用当地荒废的山地资源,发展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农林业。他发现鹰嘴桃最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种植鹰嘴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种植的鹰嘴桃一上市就广受好评,销量节节攀升。

为更好发展这一产业,冯宝成成立了横山大信桃源农场,集鹰嘴桃育苗、选种、种植、观赏等功能于一体,逐步将农场打造成广宁县鹰嘴桃的种植示范基地。如今,农场的鹰嘴桃种植面积已达400亩。2022年,该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冯宝成创业成功后,不忘回馈社会与家乡,积极带动当地50户农户加入种植鹰嘴桃行列。如今,鹰嘴桃已成为广宁县横山镇的农业特色产业,冯宝成也成为家乡青年创业的“领头羊”。

陶志鹏:创新经营模式打造近300家门店

据8月27日报道,肇庆便宅家便利店“掌门人”陶志鹏是一名“80后”,于2015年创办便宅家便利店品牌。他通过创新“现调茶饮+轻食商品+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把便宅家从一家小店发展到如今拥有近300家门店。

自创业之初,陶志鹏便深谙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性。他致力以客户为核心,提供既简单又温馨的服务体验。面对市场的日新月异,他带领团队不断推陈出新,持续优化服务模式,精准捕捉并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从最初的手工选品、信息录入,到引入自助结算系统、实现24小时在线下单功能,并配备了云值守服务,这些便利功能的加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便捷性,也标志着便宅家在服务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便宅家“掌门人”陶志鹏。

便宅家“掌门人”陶志鹏。

除了技术创新外,陶志鹏还积极挖掘肇庆本地农产品潜力,将紫背天葵、鸡蛋花等特产创新转化为健康的瓶装茶饮,成功打破了传统销售瓶颈,赢得市场的广泛好评。

 

 危难面前,TA们显身手 

王捷:肇庆武警战士勇救昏迷老人

据10月18日报道,武警肇庆支队二级上士王捷休假期间,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G107国道旁勇敢救了一位昏迷老人。

勇于救人的王捷。

勇于救人的王捷。

王捷告诉记者,事发时他正驾车去朋友家吃饭,看见路边有一位老人倒地不起,他迅速停车。由于部队每年都会对战士进行胸外按压等急救方法的培训,他立即按照在部队学过的急救法,对老人进行检查,发现老人已无呼吸,且头部和手臂都有伤,当即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

经过王捷的及时救援,老人恢复了微弱呼吸,被随后赶来的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现场参与救人的群众对王捷的专业技能表示惊讶,询问后得知他是一名现役军人,当即对他竖起大拇指称赞。

余龙强:外卖小哥跳桥施救

据11月20日报道,11月15日下午,在怀集县怀城街道城中大桥附近,一名年轻男子意外落水。正在附近送外卖的美团小哥余龙强和当地民警毫不犹豫跳桥救人,合力救回该男子。

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余龙强(左二)。

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余龙强(左二)。

当天下午3时许,余龙强驾驶配送车到达县城城市广场附近时,突然听到呼救声,并见到马路对面的城中大桥围着不少人。他冲向现场,发现河中有一名男子在水里不断挣扎。他立即脱下衣服,准备跳桥救人。彼时,民警刚好赶到现场,向他递上了救生衣。穿上救生衣后,余龙强毫不犹豫从约三米高的桥上跳入河中。紧接着,现场一名民警也跳了下去救人。

余龙强和民警合力将男子救上岸后,男子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救治。余龙强立即赶回桥上穿好衣服,拿上外卖,继续投入工作。“跳桥的那一刻,我没有时间多考虑,一心只想救人。”他表示,“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依然会毫不犹豫选择救人。”

李有明:救护车司机跳江救人

据12月16日报道,四会万隆医院120急救中心司机李有明在12月13日晚勇敢跳入冰冷的绥江,与民警合力救起一名轻生男子。

跳江救人的救护车司机李有明。

跳江救人的救护车司机李有明。

当晚,李有明驾驶救护车路过江边路段时,突然听到呼救声,他立即停车查看,看到一名男子在江水中挣扎。他迅速脱下衣服,毅然跳入了江中。靠近落水者后,他发现落水者已被江水呛得意识模糊,且身体因寒冷而逐渐失去控制,不断下沉。

“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解决,你的父母还在家里等你回家!”李有明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抓住落水者,同时安抚其情绪,试图唤醒落水者的求生意识,配合救援。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水性,带着落水者一点一点朝着岸边游去。

在随后赶来的民警及医护人员的协助之下,大家成功将落水者救上岸,并在当晚出院回家。李有明却因在救援过程中,右脚掌不慎被水里的硬物划破,伤口缝了针。他却毫不在意,只是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TA们满怀爱心扶弱势 

梁亚盆:义务照顾孤寡邻居近二十年

据6月24日报道,鼎湖区广利街道广利社区居民梁亚盆,身体力行地无偿照顾邻居孤寡老人黎婆婆十九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照顾孤寡老人近20年的梁亚盆(右)。

照顾孤寡老人近20年的梁亚盆(右)。

据了解,黎婆婆是香港居民,无儿无女,她在丈夫去世后回到鼎湖区广利社区独居。梁亚盆自2006年起成为黎婆婆的邻居,看到老人孤身一人生活,热心的她总是力所能及地主动帮忙照顾黎婆婆。

2013年,黎婆婆在街上意外被人撞倒,右手臂受伤严重。因担心治疗费用较高,黎婆婆坚持不愿意去医院治疗。在多番劝说无果后,梁亚盆请来相熟的跌打医生,隔天上门帮黎婆婆治疗。期间,她肩负起照顾黎婆婆的责任,精心为黎婆婆准备一日三餐。几个月后,在梁亚盆的悉心照料下,黎婆婆的手臂康复如初。

黎婆婆的生活一直比较拮据,梁亚盆热心帮助老人完成了香港老人养老金异地认证手续,成功帮黎婆婆申请到每月补贴的“生果金”,有效缓解了黎婆婆的生活困境。对于梁亚盆的悉心照顾,黎婆婆十分感激。

梁金星:残疾之躯托起残疾群体就业梦

据7月17日报道,广宁江屯镇红星农场场主梁金星曾当过兵,但在一次演练中不慎腿部受伤,评定为一级革命伤残军人,不得不告别军营。

托起残疾人就业梦的梁金星。

托起残疾人就业梦的梁金星。

2003年,梁金星回到家乡打拼。2017年,他拿出多年积蓄盘下一个农场,成为一名新农人。他凭借着军人的坚韧与毅力,边学习边实践,不仅自学了农场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虚心向有经验的农人请教,逐渐将农场打造成了集养殖、休闲垂钓、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梁金星深知,个人的成功并非终点,而是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起点。因此,他在农场经营步入正轨后,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截至目前,他累计为3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工作机会,让他们在劳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融入了社会。

梁带清:困境儿童融入社会的引路人

据10月22日报道,封开县南丰镇平滩村民委员会儿童主任梁带清,担任儿童主任已有三年。在她服务的儿童对象中,有13个是困境儿童,还有2个是留守儿童。其中,9岁困境儿童小童(化名)的遭遇,让她十分触动。

小童来自贫困家庭。今年3月,梁带清上门了解小童的情况,结果遇到“冷板凳”,但她没有气馁,仍然定期上门探访。转机发生在一次上门探访中。“当时,小童生病,没有穿衣服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还一不小心摔倒。”梁带清见状,立即跑过去扶起小童,细心地帮小童处理伤口。这一幕,被小童父母看在眼里,他们心里的坚冰终于融化。此时,小童的父亲梁先生才向梁带清说出心里话,他希望小童可以重返校园。了解到小童父亲的心声后,梁带清积极行动,多方协调,最终成功帮助小童重返校园。

“困境儿童面临的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家庭、村委、社会资源多方介入,才能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梁带清表示。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