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大湾镇高第村:传承村规民约 引领时代风尚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在高要区大湾镇,有一个美丽的村落,名为高第村。其祖祖辈辈重视耕读传家,培养出了一代代商贾、名医等人才,他们通过努力走出村子,谋求发展后,又反哺家乡,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如今,在村规民约的助力下,该村新建了口袋公园,村道铺上了沥青路,重建了两大祠堂,整个村子整洁干净,村民和谐互助,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在高要区大湾镇,有一个美丽的村落,名为高第村。其祖祖辈辈重视耕读传家,培养出了一代代商贾、名医等人才,他们通过努力走出村子,谋求发展后,又反哺家乡,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如今,在村规民约的助力下,该村新建了口袋公园,村道铺上了沥青路,重建了两大祠堂,整个村子整洁干净,村民和谐互助,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高第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发
布在宣传栏。

高第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发布在宣传栏。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摄

高第村有户籍人口2600多人,是大湾镇人口最多的村庄。“村里有6个姓氏,村民互帮互助,和谐共荣。”高第村委会副主任伍建新告诉记者,该村已有1130多年建村历史。

“解放至今,村里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尤其是近年,不少学子考取了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重点大学。”伍建新告诉记者,该村传承了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重视教育,为激励学子努力读书,设立了奖学金,凡考取大专以上的学子,可获得500至3000元不等奖励。

据了解,该村村民伍炎森,早年到香港发展,致富后不忘桑梓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捐资兴建了村中的牌坊,修建了第一条环村路及进村的道路,并为镇卫生院、区体育馆捐资。儿孙传承其精神,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如今年该村重建的伍氏祠堂,伍炎森的儿子伍钧源带头捐了33万元,伍氏宗亲也悉数捐款,共筹得180多万元,既满足了祠堂重建所需,又能为村里建设一个书院。   

“长期以来,我们村传承着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优良美德,形成了良好的风气。”伍建新说,在落实移风易方面,该村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如红白喜事由以往的大办3天,改为1天,优化了流程。同时,提倡“吃不完打包”,防止铺张浪费等,推动形成现代文明新风,成为乡村一股“清流”。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