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适合在傍晚过来,吹吹风拍拍照放松放松。”“大湾割水稻遛娃攻略来啦!”“来自大湾江边灯塔的浪漫,一江美景尽收眼底,心情特别好。”近段时间,高要区大湾镇在社交媒体上成为流量担当,游客争相前来打卡游玩。
位于高要区南湾路旁的大湾公园焕发“镇能量”,游客慕名而来。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摄
大湾镇党委镇政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今年成为广东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后,持续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在规定动作中加入巧思妙思,实现圩镇建设从扩“面”到提“质”的跃升,实实在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星商贤”齐发力
门面成了网红地
南湾路依江而建,是进入大湾镇的必经之路,看到路边的望江亭,就意味着即将进入大湾镇中心。
据悉,望江亭建于1993年,由龙冲社区乡贤捐赠建设,亭内壮阔西江一览无遗,却因年久失修而乏人问津。30年后的2023年,大湾“星商贤”筹集资金对旧望江亭及周边绿地进行盘活改造,建起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中的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的门户标志——大湾公园。
然而,大湾公园旁边仍有一处私人租用了十几年的围蔽空间,里面堆满了租客闲置的机械设备。“这里依山傍水,又有一个标志性的灯塔,旁边大湾公园初步建起来了,那我们能不能再多做一点,让过客成为游客?”大湾镇有关负责人思考。
该路段所属龙冲社区负责人马上深入了解闲置用地情况。原来,该租户是一位大湾乡贤,在佛山工作多年。在协调沟通后,该乡贤爽快应允把地块使用权让渡给镇政府进行改造,只自留一小块空地。
马卡龙色调江滨长梯、沿路怒放的三角梅、江风清劲的观景台……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大湾公园2.0版为肇庆人带来新的浪漫。立冬日的中午,重新修葺的48号灯塔吸引了一群又一群游客,有的是一家大小,有的是退休闺蜜团,有的是甜蜜情侣。
大湾镇有关负责人还介绍他们接下来更多想法和措施。人流聚集江边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大湾镇准备在此设置党员志愿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的同时推介大湾镇乡村美食,引流消费。为更好托住这一波流量,该镇把南湾路另一侧的闲置用地盘活,引导商家开设夜市,打造沿江灯光秀,丰富游客的打卡体验。
便民利民
打通环卫“最后半米”
打造红木街这条美丽主街时,大湾镇有关负责人总觉得,硬件搞到位,好像还差点什么——保持路面清洁卫生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以往,大湾环保公司使用的长方形垃圾车又大又笨重。“盖上盖子吧,盖子很重,来扔垃圾的群众嫌脏不愿意打开,随手把垃圾丢在垃圾车旁边;不盖上盖子吧,垃圾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同样造成气味难闻……”
于是,借鉴武汉等地的先进做法,全市首个无接触生活垃圾分类屋在大湾镇落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垃圾屋的设计有许多值得点赞的细节,充分体现“新时尚、新生活”理念。比如,建筑物主体采取半封闭式设计,可防风避雨;市民只需要拉动牵引绳即可开关垃圾箱的盖子,个别垃圾屋旁边还设有洗手池,真正打通倒垃圾的“最后半米”。
大湾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大湾镇投用环保垃圾收集屋10座,包括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产业园区、农贸市场等。她说:“我们把广大居民‘满不满意、赞不赞成’作为建设垃圾收集屋设置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沟通协调工作,切实把民心、民意融入垃圾分类工作中,建设真正便民利民的垃圾分类小屋。”
加力加码
以“美学思维”推进乡村建设
目前,大湾镇“百千万工程”省典型镇村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中,扎根“一木两鱼”历史文脉,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地制宜定布局、定方案、定设计,以“美学思维”推进乡村建设,很多像大湾公园一样小而精的景观节点逐渐走进群众的生活。
接下来,大湾镇将继续注重特色风貌提升,围绕大湾公园及美丽入口周边区域,对鱼跃龙门公园、文化广场、红木艺术文化街、南湾示范性美丽渔场等文旅节点基础设施及风貌进行再提升,对大湾公园、绿美公园等周边灯光照明设施进行升级,以具有艺术观赏性的灯光秀点亮夜间旅游,打通乡村旅游堵点,结合大湾红木特色消费、大湾麦溪鲩、麦溪鲤特色餐饮,打造全天候、全业态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大湾镇正积极撬动本地高校资源,与肇庆学院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即将在红木街口的打卡点鱼跃龙门公园周边,利用已拆除的破旧农房闲置地,新建本土特色的滨水书屋、咖啡厅,优化文旅消费供给,持续提升大湾文旅吸引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