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通讯员 罗敬盛
日前,省民政厅等部门印发《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十项措施》,明确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畅通转介诊疗通道等内容,以该群体及家庭对心理健康关爱需求和服务的可及性为导向,进一步发挥好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积极作用,促进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可及、精准、高效、专业。
据统计,目前,我市有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超3万人。为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全市各地民政部门聚焦其实际需求,从“兜底、保护、关爱”三点发力,建机制、强措施、抓落实,为他们织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有专业度”的关爱保护网。
今年15岁的小晴(化名),是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四会市黄田镇黄田村委会儿童主任和驻村社工刚接触小晴时,她刚从外地转学回当地学校上初三。那时候,她的母亲还未离世,但身患重病不能工作,家庭没有收入来源。因长期缺乏沟通导致母女关系紧张,加之新学校、新环境带来的不适应等,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小晴情绪几近崩溃。
经过与小晴面对面的交流,儿童主任和驻村社工了解到,她是一个敏感、脆弱、自卑的孩子。因此,在帮扶小晴的过程中,他们运用倾听、支持、同理、专注等会谈技巧,对小晴表达关爱和共情,给予其精准的心理健康关爱服务。
2023年1月,母亲因病去世,那段时间,小晴情绪尤为低落,常常封闭自我。儿童主任和社工在给予她陪伴的同时,还积极为她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邀请她参与各种活动,增加与同辈间的互动,提升社会融入感,助她走出困境,积极面对生活。
今年10岁的小洪(化名),是高要区南岸街道一名困境儿童。多年前,他的母亲因车祸导致精神三级残疾,父亲以搭客为生,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窘迫。
当地儿童主任了解到小洪的情况后,对他实行跟踪服务,协助其申请社会救助,并携手多名志愿者不定期入户探访,辅导他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帮扶,小洪在学业上有了明显进步,提升了自信心,性格也更开朗了。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已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100%配备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打通了服务儿童的“最后一米”。
我市还通过组织实施“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大联盟”“爱心爸妈结对帮扶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项目,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料、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等深入城乡,开展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2023年以来已惠及儿童3万人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