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书声琅琅古祠堂——德庆县永丰镇活化古建筑赋能乡村振兴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一个关于秋冬种植的培训班在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内的宜遐书室举行。来自肇庆市农科院的农科专家从农作物的挑选、种植方式、注意事项等不同方面详细为农户讲解秋冬种植知识,农户们则端坐在修缮一新的宜遐书室里认真听讲,沉淀岁月痕迹的古书室在此刻焕发出了新活力……这是永丰镇活化利用古祠堂打造百姓文化活动新场所的最新实践成果。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高晓燕

金秋时节,一个关于秋冬种植的培训班在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内的宜遐书室举行。来自肇庆市农科院的农科专家从农作物的挑选、种植方式、注意事项等不同方面详细为农户讲解秋冬种植知识,农户们则端坐在修缮一新的宜遐书室里认真听讲,沉淀岁月痕迹的古书室在此刻焕发出了新活力……这是永丰镇活化利用古祠堂打造百姓文化活动新场所的最新实践成果。

宜遐书室可用于举办开笔礼、讲座培训等,将为永丰镇文化振兴增添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宜遐书室可用于举办开笔礼、讲座培训等,将为永丰镇文化振兴增添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永丰镇古蓬村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时期,距今有七百多年历史。据介绍,村中拥有丰富的古祠堂、古文化资源,现保存完好的古祠堂15座,镬耳屋38座,现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古蓬村古建筑群还被列入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但多年来,由于缺乏启动资金、缺乏文旅资源引入等原因,此前古蓬村的古祠堂、古村落均以修缮保护为主,活化利用力度较弱。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永丰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在帮扶单位帮助下,通过修缮、保护、活化利用古蓬村古建筑的方式,为百姓打造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以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其中,永丰镇政府、驻镇帮扶工作队便根据镇、村的需求意愿,充分运用帮扶单位肇庆市委办捐赠“6·30”资金,根据修旧如旧、美化提升的原则,对宜遐书室进行升级改造,并购置仿古书桌、椅子、书柜、空调、壁灯等,将宜遐书室打造成为综合化、多功能、融入现代化设施设备的书室。

如今,宜遐书室内古色古香的桌椅整齐排列,灯光明亮柔和,四周则摆放一排古朴的书架,书架上放置书籍可供村民群众取阅。每逢节假日,书室内便热闹非凡,前来阅读图书或参加培训的人络绎不绝,曾经鲜有人光顾、杂草丛生的古老书室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为备受村中群众喜爱的文化场所。

永丰镇驻镇扶村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自9月底投入使用以来,升级改造的宜遐书室已先后举办培训讲座2场、学生开笔礼2场。未来,宜遐书室可用于举办开笔礼、奖学助学典礼、讲座培训、图书阅览室等多种用途,将为永丰镇文化振兴增添力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