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增进网友友好互动,带动更多人发现肇庆美 肇庆街头兴起“藏画”新潮流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今年正逢龙年,在肇庆工作的美术老师金可可(化名),特意创作了几幅以龙为主题的精致小画片,并将它们藏在肇庆街头以及在网上发布“藏画”帖子,希望把新年的美好祝愿带给找到画的人们。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兴起了一股“藏画”的新潮流,一些喜欢绘画的自媒体博主,会将亲自制作的小画片收藏于城市各个角落,并在网上发布“藏画”位置的照片,再由网友根据线索去寻找。在肇庆,也有这样一群“藏画人”,在未曾留意的街头角落,可能处处暗藏着他们留下的小惊喜。

今年正逢龙年,在肇庆工作的美术老师金可可(化名),特意创作了几幅以龙为主题的精致小画片,并将它们藏在肇庆街头以及在网上发布“藏画”帖子,希望把新年的美好祝愿带给找到画的人们。

金可可在绘制“藏画”。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摄

金可可在绘制“藏画”。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摄

“我和男友都喜欢‘藏画’。每次去喜欢的咖啡店,我都会藏一张画在附近,既是对生活的记录,也承载了我们的美好回忆。”金可可说,自己“藏画”的地点很随机,绘画的主题也并不固定,有时是根据当天的活动和环境,提前带上相应的小画,有时则凭喜好和感受现场作画。

在金可可的带动下,她身边越来越多喜爱绘画的人开始加入“藏画”行列。有一次,金可可在藏了两幅水彩画片后,并未像往常般立即离开,而是偷偷躲在不远处观察。很快,她看见一男一女匆匆赶来四处寻觅,男孩先于女孩找到了两幅画,并将其中一幅送给了女孩。“当时觉得特别有意思,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我的画有了短暂的交集,这也算是一场奇妙的相遇吧。”

小朱曾找到金可可的“藏画”,并逐渐成为一名“藏画”爱好者。据小朱回忆,她第一次捡到“藏画”时很兴奋,“当时我觉得自己突然获得了一份意外的礼物,那份惊喜让我非常开心。”正因此,喜欢画画的她,也加入了“藏画”行列。小朱表示,“藏画”给她的平静生活带来了改变和乐趣。平时喜欢宅家的她,会因网友的“催更”主动走出家门,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进行互动。

“藏画”的行为不仅增进了陌生网友间的友好互动与情感联结,而且还带动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探索,在“藏画”和寻画的过程中,不少人发现了肇庆这座城市另一面的美丽。在星湖湾公园,金可可偶然路过了一片小竹林,在日落的余晖下分外动人,于是她决定将画藏在竹林里。“我在外地读书的这几年,肇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建的休闲公园越来越多,人居环境越来越好,这也是我选择回到肇庆工作的原因。”

“作为肇庆人,我觉得肇庆十分宜居,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我对肇庆的文创也情有独钟。”“藏画”爱好者阿君说,她希望通过“藏画”,让大家进一步发现肇庆的美,了解肇庆的文化底蕴,并逐渐喜欢上肇庆。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