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市水上搜救队 8年救助1000多名遇险人员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在肇庆,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每当有涉水险情,他们总是冲锋在前,凭借过硬的水上救援技能,救助被困人员;而有涉水项目比赛时,他们则化身水上安保人员,保障赛事的顺利完成;为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他们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公益宣传活动。他们就是肇庆市水上搜救队。

肇庆市水上搜救队于2016年经市民政局批准成立,是广东省内第一支注册的内河水上志愿搜救队伍。从成立之初的十余人,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名队员,他们分布在肇庆各县(市、区),形成了以点带面的一股不可小觑的民间救援力量。

“我们的队员都会游泳,以游泳爱好者、潜水员等户外运动爱好者为主。”肇庆市水上搜救队办公室主任侯力宾告诉记者,要成为该搜救队队员,必须经过考核,会游泳是硬性条件,入队后要进行不定期的体能和技术训练,学会快速准确穿戴救生衣、用救生设备救人以及驾驶船艇等,并进行技能考核,力求每个人都学会相关技能。

“水上救援的危险性大,要以最快的速度救人,必须有过硬的技术。”肇庆市水上搜救队队委、荣誉部长林洪儿告诉记者,他是潜水爱好者,考取了潜水员证。“水上救援,要有先进的装备支持。”在器材库里,林洪儿向记者演示了先进的水下声呐设备,“它能精准高效锁定目标,方便潜水人员及时救援。”

此前,肇庆市水上搜救队接到海事部门的紧急救援电话,西江大桥上游龟顶山附近水域有两艘货船发生碰撞,1名船员落水失踪。林洪儿迅速集结一批队员,前往现场开展搜救。其间,他们通过运用3D水下声呐、蛙人潜水、水下机器人等多种技术手段搜寻打捞,顺利完成了任务。

除了水上搜救,肇庆市水上搜救队还经常受邀担任涉水项目的安全保障。在龙舟赛、皮划艇赛、桨板竞速赛等活动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举办的肇庆市横渡西江活动,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游泳爱好者,该搜救队受邀参与赛事安保。“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我们全体队员到场,出动了20多条船艇,随时观察泳者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展开救援。”侯力宾说,当时有几名泳者出现体力不支和抽筋状况,该搜救队队员发现后,及时给予救援。近千人的赛事,零意外、零伤亡,主办方最终给予该救援队高度肯定。

肇庆市水上搜救队负责人告诉记者,水上救援难度大,成功率低,只有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自救互救能力,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从成立之初,该搜救队就着力开展“救在身边”公益宣传系列活动。截至目前,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该搜救队已开展自救互救等公益宣讲和培训活动超826场次,受益人数超71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上视频,普及自救互救等安全知识超160期,多平台综合粉丝量超60多万人次。

据统计,近年来,该搜救队共协助肇庆市水上搜救分中心处置险情200余起,参与救助遇险人数1000多人。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