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端州“小桔灯·点亮微心愿”公益项目成特色品牌 6年助660名困难少儿“圆梦”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通讯员 欧阳彤

自2018年开始,团端州区委开展“小桔灯·点亮微心愿”公益项目,呼吁社会爱心力量关注困难家庭的少年儿童。至今,该公益项目已开展46期,累计帮助660名困难少年儿童圆了微心愿。该项目也成为端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特色品牌项目。

小小愿望,满满大爱

“我终于拥有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以后上下学方便多啦!感谢爱心人士为我圆梦!”近日,在团端州区委、端州区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举行的“小桔灯·点亮微心愿”项目第46期圆梦仪式上,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勤接过爱心人士赠的自行车,高兴得合不拢嘴。

小勤来自端州区黄岗街道一个低保家庭,懂事的小勤一直过得很节俭,他渴望一辆自行车很久了。但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他一直没有说出口。“小桔灯·点亮微心愿”项目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了解到小勤的愿望后,联系社会爱心企业广东珈源检测有限公司,帮助小勤圆了梦想。

在当天的圆梦仪式上,学生小李也领取到崭新书包和画笔,他也是“小桔灯·点亮微心愿”项目的受惠者之一。小李也是来自低保家庭,与母亲居住在黄岗街道一处低矮逼仄和黑暗的平房里。

在项目志愿者对小李进行回访的过程中,发现小李的实际情况后,积极发动社会资源,联系爱心组织、企业,免费为小李家里进行翻新改造,并送去一批全新的家具和小家电,大为改善了他们的居住和学习环境。

记者近日在小李家里看到,雪白的墙面,崭新的天花,明亮的空间,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小李笑着告诉记者:“非常感谢‘小桔灯·点亮微心愿’这个公益项目,感谢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做深项目,受益更多困难家庭

“小桔灯·点亮微心愿”公益项目通过定期发布微心愿信息、募集爱心力量、举办圆梦仪式等,向孩子们心中播撒爱的阳光。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团端州区委不断把项目做深做细,去年在该公益项目的基础上,启动“小桔灯·梦想改造家”项目,为存在困难的青少年家庭改造生活环境,上文的小李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小桔灯·点亮微心愿’项目着眼‘微’和‘实’,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让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于细微处见关爱,力所能及做公益’。”团端州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总结以往公益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进一步聚焦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将爱心行动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据介绍,“小桔灯·点亮微心愿”项目的心愿清单以实用为主,都是一些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如书包、学习文具、自行车等,每份爱心捐助金额不超过200元,每期受惠学生约10人。目前每期发布的微心愿,基本在当天就被爱心企业或爱心人士认领。如今年“六一”儿童前发布的第45期微心愿清单,在10分钟内便被抢光了。

“小桔灯·点亮微心愿”项目深化圆梦人和心愿人的双向互动。项目坚持每期举行圆梦仪式,搭建平台让圆梦人亲自为心愿人送上心愿品,并互道心声。在圆梦仪式上,圆梦人会讲述自己的梦想和渴望,通过同质心理,鼓励心愿人树立目标和方向。

此外,项目还鼓励圆梦人和心愿人延续友谊,保持互动。如爱心人士黎先生为渴望拥有一架电子琴的困难学生小余圆梦后,后续还利用周末时间教陪小余练琴。爱心人士李女士每晚都用微信语音,和她帮助过的邓同学聊天,邓同学把自己画作发给她看,让她深受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桔灯·点亮微心愿”项目实施过程中,团端州区委还注重项目的拓展效应,不断探索延伸服务。如对各期圆梦名单进行梳理,适时进行走访、回访,整合既有资源不断优化服务。如联合端州区青少年宫探索开展“小桔灯公益育苗”计划,每年提供书法、美术、舞蹈等各类兴趣班共计200个公益学位给留守儿童、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艺术学习平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