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五年多来,爱心人士持续帮扶困难学生恩仔 一段爱与被爱的故事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7月下旬,肇庆市民苏静收到了资助对象恩仔(化名)的感谢信和一束鲜花。

“他读初一那年,我就开始资助他,打算一直至高中毕业。”苏静告诉记者,恩仔今年9月份入读高三,前段时间专程找到她,说不再用资助了,因为他姐姐大学毕业已经出来打工,能够应付他的学习费用了。

据了解,家在端州的恩仔读初一那年,父亲突然过世,对他的打击很大,而且当时他姐姐正在高中,妈妈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没有工作,家庭支柱瞬间崩溃,让一家人陷入困境,原来阳光开朗的少年,一夜之间变得沉默寡言,一蹶不振。

苏静从肇庆市青怡爱心会获得这一消息后,决定力所能及去帮助恩仔。“每月资助300元,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开支和学习用品等。我有时也多给一些,但他坚决不要,说够用就行。”苏静说。

在资助的同时,苏静更加注重从精神上进行鼓励和引导,经常约母子俩去星湖、鼎湖等景区散步放松,趁机给予教导。“健全他的人格,可能比资助更重要。”苏静提到,她平时参与爱心活动时发现,不少受资助对象都比较自卑。“我对他说,社会大家庭人人平等,当你以后出来工作,有了能力,也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社会大爱,就是由大家点点滴滴汇聚而成。”

经过努力,恩仔的精神状态变得好转,心态也发生了良好的变化,逐渐融入了群体,成绩也不断进步,中考时还考上肇庆市第一中学。苏静看在眼里,乐在心中。记者在恩仔给苏静的感谢信看到,“我很幸运能遇到您这个好心人,从您身上,我看到了真、善、美……您让我们感到温暖,是我的学习榜样……”

同时帮助恩仔的还有侯少霞。“他的家庭实在困难,我们为他争取多一个帮扶对象。”肇庆市青怡爱心会会长邓洪告诉记者,爱心会还来回奔波,协助恩仔一家申请、办理了低保,减轻了其经济压力。

侯少霞家在中山市,目前从事广告设计工作,两年前,她收到肇庆市青怡爱心会转述恩仔的情况后,果断参加资助,每月通过爱心会转账200元资助恩仔。“爱心会定期向我通报他的学习生活情况,见到他健康成长,我很开心。”

侯少霞说,当她收到恩仔的感谢信,提出不需要再资助时,也很感动,“这孩子挺懂事、会感恩,如果还有需要,随时可以联系我。”

昨日,恩仔的妈妈冼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很激动。“我希望通过媒体,向党和政府,还有苏静、侯少霞和青怡爱心会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冼女士告诉记者,在她一家最困难无助的时刻,是政府给予他们低保,是爱心人士和机构给予他们最及时的帮助,让他们渡过了困难时期,那份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冼女士向记者介绍,她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找到了一份工作,可以应付家里基本生活开支了,“我们一家三口商量后一致决定,暂时不需要大家的资助了,希望他们将爱心给予更需要帮助的人。”

“我儿子已经入学,我再三叮嘱他,这是政府和爱心人士及机构给了我们家庭新的希望,不能辜负他们,以后有了能力,一定要接上这个爱心棒,一代一代传下去。”冼女士深情地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