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福寿螺防治在前进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近来,随着我市水稻晚造陆续进入备耕阶段,不少种植户又将治理福寿螺提上了日程。福寿螺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主要栖息于流速缓慢或静止的淡水中,喜欢群居。它的繁殖力极强,交配一次可连续产卵10多次,每只螺产卵多达数千粒,且孵化率高达90%。

每年的4-6月份和8-10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对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记者从肇庆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福寿螺发生约17万亩次,防治面积23万亩次,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

目睹:随手一抓一把螺

7月29日,雨水沥沥。在鼎湖区沙浦镇桃一村,广东庆硕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水田里培育的晚造秧苗,已长至手指长短,绿油油一片,充满了生机。此时的公司主管卿勇芳一刻也不敢怠慢,他带领着员工,巡走于田垄间,不时弯腰捡拾福寿螺,不多会就捡到一篮子。“这仅是个头较大的,泥巴里还有很多小的。”卿勇芳说着将福寿螺展示给记者看。

在鼎湖区沙浦镇桃一村,广东庆硕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从田里捡上来的福寿螺。

在鼎湖区沙浦镇桃一村,广东庆硕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从田里捡上来的福寿螺。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该公司在沙浦镇承包的数百亩稻田,早造水稻已收割过半,今已进入了备耕晚造阶段。此时,他们也忙着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治理福寿螺。

“来到广东才发现,这里挺多福寿螺。”卿勇芳说,公司十多年前由外地来到肇庆,在鼎湖区承包约2000亩土地种植水稻,首次耕种不以为然,不料几亩水田插秧一周后,就被福寿螺啃得七七八八,损失惨重。此后,治理福寿螺提上了公司日程,成为水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记者看到,由于前段时间雨水不断,稻田旁边的水沟壁上,粘附着大大小小的福寿螺。卿勇芳顺手一抓,就掏上来好几个。在上游流下来的水中,也飘流着不少福寿螺,在水中蠕动触角,张牙舞爪。“如果水满溢出水沟,它们也跟着流入水田里,防不胜防。”卿勇芳无奈地说。

在还没有收割的水稻根茎或田边的杂草上,“长”着不少色泽鲜艳、一串串的“花儿”,记者细看发现,这并非花儿,而是虫卵。“这就是福寿螺所产的卵,每串有数百甚至上千粒,成幼螺后就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遇到幼嫩的秧苗,就成为它们的美食。”卿勇芳气愤地说。

措施:治螺三大招

和寿福寿螺斗了十几年,卿勇芳斗出了名堂。“治螺三大招,保苗保平安。”卿勇芳扳着手指数来。

看上去好像花朵,其实是福寿螺产的卵,每“朵”多达数百甚至上千粒。

看上去好像花朵,其实是福寿螺产的卵,每“朵”多达数百甚至上千粒。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第一招,药治。在插秧前,先在田里施放灭螺专用药。一遍打下来,那些活螺也死得七七八八了。

。第二招,定点清除。稻田注入水时,避免不了有螺仔随水流入,有的还爬过田埂进入,如果数量较多,就要继续放药灭杀,哪里多就杀哪里。尤其在秧苗生长阶段,一定要及时清除。

第三招,人工捞捡。主要针对那些“漏网之鱼”,在秧苗生长阶段,派人加强巡查,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这个工作一直持续至秧苗根茎长硬、它们难以啃动了,才算结束。”卿勇芳说。

“啪啪啪”,随着员工铲起锹落,一篮子的福寿螺被击碎打死,再无翻生之日。“吃又吃不了,卖也无人要,灭又灭不完,你的天敌到底是什么?!”卿勇芳咬牙切齿。

提到福寿螺的危害,高要区白诸镇水稻种植大户张先生深有体会。“我现在种有水稻约300亩,每年用于治理螺害的费用达2万多元。”他说,福寿螺特别喜爱幼嫩的秧苗,这个阶段要特别留意,“如果治理不当,亩产要减少一两百斤,严重的时候损失超过40%。”

“今年4月,我插种的60多亩秧苗,几乎被福寿螺啃掉一半。”昨日上午,高要区南岸街道马安社区新岗二村种植大户李永洪接受记者采访时气不打一处来,当时刚完成了除螺措施,不料又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洪水漫过秧田,带来了成千上万的福寿螺,细嫩的秧苗又成为它们的口中餐,“洪水过后,我不但要重新灭螺,还要四处去找秧苗补种。”

有种植户提到,曾经有人到田里打捞福寿螺,将其打碎取肉,用来喂养乌龟或塘鲺鱼,但人工成本太大,后来再也没有人来打捞。“每次灭螺成了我的烦心事。”李永洪说。

据了解,福寿螺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稻穗减少。目前,我市将福寿螺作为一般农业害虫进行防治,主要指导种植户采取清理稻田边水沟、消灭越冬螺源,在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在福寿螺产卵前进行药剂防治等措施。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