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聚焦本土农业拓展引才渠道,人才驿站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高要区在1个区级人才驿站基础上,结合16个涉农镇深厚的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把人才驿站打造成产业振兴、人才集聚、项目开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其中不乏涌现了新桥镇的洋篮文化,金渡镇的端砚技艺,莲塘镇的罗氏沼虾养殖等特色产业。2023年,高要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全市考核中获得了优秀等次。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陈静敏 王萍萍

去年以来,高要区在1个区级人才驿站基础上,结合16个涉农镇深厚的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把人才驿站打造成产业振兴、人才集聚、项目开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其中不乏涌现了新桥镇的洋篮文化,金渡镇的端砚技艺,莲塘镇的罗氏沼虾养殖等特色产业。2023年,高要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全市考核中获得了优秀等次。

洋篮文化在高要区新桥镇历史悠久。住在新桥圩镇的冯四妹今年61岁,是新桥镇人才驿站的人才培育对象,同时也是高要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桥洋篮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四妹在新桥镇骑楼街经营洋篮生意已有10多年。过去,局限于编织工艺,她经营的洋篮产品形式多为农具,较为单一,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

新桥镇人才驿站开设洋篮编织培训课程。 受访者供图

新桥镇人才驿站开设洋篮编织培训课程。 受访者供图

去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她编织的洋篮产品形式也越来越“文艺”,其中不乏花瓶、扇子、灯笼等工艺品。“在镇政府等部门的帮助下,我们也开始将洋篮放到网上销售,电商成交量还不错。”冯四妹满足地说道。

新桥镇人才驿站依托洋篮编织特色产业优势,融合新桥圩镇骑楼街特色文化,与高要洋篮文化创意园、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办公室等阵地融合建设,陆续开展了“洋篮+”文艺产业、高技能人才等专项培训。

新桥镇副镇长王珊介绍,当地还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固定课堂”,以“帮培模式”和“名师授课”等方式,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对本土特色洋篮编织技艺的兴趣,培育非遗文化后备人才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开展‘流动课堂’,组织人才到佛山南海、江门开平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金渡镇依托传统端砚文化产业,打造“一馆一园带百坊”的水口砚艺基地,深入实施“砚石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目前已有24个工作室进驻,其中有国家级大师4人、省级大师2人,党员工作室5间。去年,拥有40多年制砚技艺经验,同时作为水口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莫超勤,也选择在水口砚艺基地开设工作室。

“从去年到现在,不断有制砚技艺人才进驻基地,人气足,节假日人流量大,一并带动了端砚工艺品的销售额。”莫超勤表示,另一方面,有了人才驿站平台,有利于制砚技艺人才相互交流,形成“群雁”齐鸣的良好局面。

而莲塘镇人才驿站则以“龙腾莲塘凤翔神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推进高要罗氏沼虾全产业链建设,引进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西江实验室等共计23名水产养殖和病害防治人才专家,在察步村建立高要鱼虾检测监测站,为莲塘乃至高要罗氏沼虾安全、高质、高产养殖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该镇还发挥人才驿站桥梁纽带作用,和高校的合作对接。通过与肇庆学院合作,引进广府金绣人才,在荔枝村建设广府金绣乡村创业人才技能培训基地。荔枝村村民在经过广府金绣技能免费培训后,就能参加工艺品制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高要区人社局统计,区镇级特色人才驿站主动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服务乡村人才发展,2023年共培训人才8564人次,服务人才163758人次,完成技术指导127人次,举办人才活动245场次,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17895人,乡贤人才库2707人。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