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网巡车”运营近一年仅剩三台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好运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库里,堆满了租不出去的网巡车。

肇庆好运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库里,堆满了租不出去的网巡车。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去年,解决旅游城市路面缺招手即停出租车的尴尬,让更多出租车出现在肇庆街头,彰显肇庆旅游城市形象,肇庆试行创新营运模式,推出具有网约和巡游功能的200辆出租车(简称“网巡车”)指标。肇庆好运出租车有限公司通过投标,取得了该经营权。那么,经过大半年的尝试,运营效果怎么样呢?近日,记者进行采访。

现状:200辆指标投入60辆今仅运营3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昨日,肇庆好运出租车有限公司经理吴爱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出行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网约车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巡游出租车。

据吴爱华介绍,去年,市里推出200台“网巡车”指标,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购入100辆新能源汽车,并为其中的60辆上了牌照,去年9月开始对外招租。令公司想不到的是,推出至今只租出了25辆,加上还没有上牌的,如今有数十台处于闲置状态,堆积在仓库。

“投入运营后,一些问题就显露出来了。”吴爱华坦言,由于处于摸索阶段,公司所合作的网约平台知名度不高,鲜有乘客关注。同时,车辆虽然具有巡游和网约功能,但由于车载系统所限,在开启巡游功能时,就无法使用网约功能,“如车上载着客人,同时接到了平台的网约,就难以兼顾,只能取消网约,这样很容易招来差评。而网约平台会根据司机的上线时长、服务态度等作出综合评价,等级降低后,派单量就越少,有的司机一天接不到三两单。”

吴爱华无奈说,经过尝试后,很多司机在运行两三个月后便提出退车,如今闲置的车辆越来越多,亏损也越来越严重。“上了营运牌照的汽车每年都要交商业保险1.3万元左右,加上年审、维护等费用,至今已亏损了200多万元。”她说,营运车辆的使用期限为8年,如果这些年无法租出去,亏损会更大。

“目前,公司只有3辆网巡车在运行,司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其中一名司机今年已59岁,做到9月就退休,届时只剩余2辆。”吴爱华说,为了适应市场和响应司机的要求,公司将其中的20多辆网巡车,转为单纯的网约车,而网约平台就改为影响更大的滴滴平台。

目前,面对困境,好运出租车公司也推出了应对措施,包括降低租金,由原来每月每辆4500元降至3900元,另外每月还补贴电费300元,希望吸引更多租客。

网巡司机:每天跑十几小时仅够糊口

今年50岁的匡海波,其租用的是肇庆好运出租车有限公司目前仍在运营的3辆网巡车之一。他从事传统出租车行业十几年,在行内也称得上是老司机了。当公司推出网巡车后,在传统出租车行业遭遇困境的匡海波,仿佛看到了希望,毅然承租了一辆投入营运。

然而,大半年后,用匡海波的话说“与预期落差太大”,“每天能接到几单生意就算不错,和过去出租车辉煌时期每天数十单相比,仅是零头。”匡海波认为,公司所合作的网约平台,在肇庆知名度不高,鲜为乘客接受。

和匡海波不同,今年50岁的林先生是第一次接触出租车行业,也是该公司目前仅剩的3名网巡车司机之一。今年2月,林先生所在企业倒闭,于是他便到好运出租车公司租了一辆网巡车碰运气。如今半年过去,他感慨良多。

林先生认为,出租车运营规范,对司乘的人身安全有保障,面对竞争激烈、数量庞大的网约车,他每天清早7点就赶到站场蹲守,有时在肇庆东站,有时到肇庆火车站,一直到次日凌晨才收工回家。

“现在很多人不叫出租车,即使你满大街巡游,也没有人招手打车。运营几个月,没有接过一单招手即停生意。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能采取传统的方法,到站场蹲守,守株待兔。”林先生无奈地说。

“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也只能接到几单生意。只有接到长途客,单价才相对高一些。”林先生计算,每月扣除车辆租金和约1500元的电费后,收入和酒楼服务员差不多,仅够糊口。

如何破局:完善运营准入加强执法

好运出租车公司经理吴爱华建议,出租车行业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部门应完善运营准入条件,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乘客安全。她希望加强对网约车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黑出租车,才能令到巡游车和网约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业务管理人员介绍,探索创新出租车运营方式的初衷,是为降低出租车空驶率,提升出租车司机收入,让传统出租车能更好地贴合时代发展与适应民众新的打车方式,进一步提升肇庆市作为文明城市的形象,但由于肇庆客源体量、出租车司机保有量以及网约平台冲击等诸多因素,在探索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与发展难点。

接下来,交通主管部门将不断优化管理,继续创新方式,维护良好的交通运输秩序,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肇庆网巡车发展的路径。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