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客在东湖街市疏导区无人售卖菜档挑选蔬菜。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西江日报讯(记者 戴福钿)明明有档口,有蔬菜售卖,却不见档主的身影。仅靠一块自助售卖的牌子,就能卖清菜品,且收入与销售的数量基本一致,这是近日发生在端州区黄岗街道东湖街市疏导区的一幕。档主与顾客相互的信任,无不体现着市民的素质以及这座城市的文明。
5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东湖街市疏导区,随即就被蔬菜区一个无人售卖档吸引了眼球。只见上面摆放着豆角、丝瓜、节瓜等菜品,旁边放着两个电子秤,并竖着一块牌子,写明菜价,让顾客自主过秤及付钱。
尽管无人在现场看守,但记者留意发现,驻足挑选蔬菜的顾客络绎不绝,他们自觉过秤、装袋、用微信付款。不到1小时,原本摆满一面售卖台的蔬菜,很快就所剩无几了。
见记者驻足已久,一旁的猪肉档档主热心提醒:“档主有事没空过来,你可以根据牌子上的标价,自己过秤,然后扫上面的二维码支付菜款就可以了。”
随后,记者联系上该菜档档主韦利。据介绍,他上个月才到东湖街市疏导区卖菜,由于经常“任性离岗”,旁边的档主以及部分熟客对此已是见怪不怪。
“我‘离岗’并非偷懒,确实是分身乏术。”韦利告诉记者,他与妻子在高要蚬岗承包了20多亩农田种植蔬菜,出于成本考虑,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亲力亲为。每天一大早,他载着自己种的蔬菜,赶到东湖街市疏导区开档。下午再赶回蚬岗与妻子一同打理菜地,摘菜交货给其他商贩,以及接小孩放学。
韦利坦言,最初经营档口时,也曾为无法兼顾而头疼,“后来,我想到了无人售卖。于是,便抱着尝试的心态实施了几天,没想到,效果还挺好。”韦利笑着说,他人虽没到场,蔬菜却基本能清空,而且每天收到的菜款并没少。
拿5月12日下午为例,当天他剩余的蔬菜不多,约50斤,共收到90多元菜款。除去损耗的少量菜,该收入与他离开档口前计算的情况基本一致。“有时候剩余的菜较多,一般都能清空。卖出的数量和金额也对得上,暂时没发现有逃单现象。”
于是,上午驻档买卖,下午实行无人售卖,成了他经营菜档的主要模式,他亦得以腾出更多时间打理菜地和照顾小孩。
对于该销售模式,市民群众纷纷表示支持和理解。“有好几次我过来买菜,档主都不在,于是就根据牌子上的指示,自己操作,过程也很方便。”市民刘燕告诉记者,由于价格实惠,她经常光顾该菜档,每次过秤后都会秉持“宁愿多给,绝不少给”的原则,主动支付菜价,“档主信得过我们,我们自然要文明购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