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满肇庆大地 ——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推进下帅壮族瑶族乡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侧记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春牛壮狮舞迎客,酒醇茶香待君来。12月12日,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推进下帅壮族瑶族乡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怀集县拉开序幕,来自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参会人员走进下帅壮族瑶族乡,共商推动民族乡高质量发展大计。

昨日,在怀集县下帅乡民族学校,学生们在学习壮狮舞,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春牛壮狮舞迎客,酒醇茶香待君来。12月12日,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推进下帅壮族瑶族乡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怀集县拉开序幕,来自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参会人员走进下帅壮族瑶族乡,共商推动民族乡高质量发展大计。

壮酒香,瑶歌扬,汉情深。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是壮、瑶、汉三个民族的聚居地,是广东省7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以及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如今,走在下帅壮族瑶族乡,尽是环境整洁、产业繁荣、乡风文明的美好景象,昔日“偏僻落后小镇”正悄然向“壮瑶风情民族乡”实现华丽转变。                         

“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啷嗨呀哩耶……呜喂”伴随着壮族姑娘韦红兵用壮语热情地欢唱的祝酒歌,一杯杯香醇浓郁的“壮瑶红酒”端到了远方而来的客人面前。韦红兵笑着说,西餐餐桌常有红酒牛肉,而下帅壮族瑶族乡也有“帅牛肉”和“壮瑶红酒”,还有清新淡雅的单丛茶,“一肉一酒一茶,尽显浓浓的民族乡情。”

近年来,下帅壮族瑶族乡充分挖掘优美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的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林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特色文化旅游业,打好民族特色“产业牌”。目前,全乡累计种植单丛茶1500多亩、百香果700多亩、鹰嘴桃350多亩,年产“壮瑶红酒”5万多斤,同时加快谋划推动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多渠道壮大群众经济收入。

现场会上,下帅单丛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等5个项目成功签约,进一步为下帅壮族瑶族乡产业发展蓄势赋能。现场会还举行了肇庆市推进下帅壮族瑶族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启动仪式,按照计划,下帅壮族瑶族乡将大力实施民族特色产业示范工程等“六大工程”,围绕“蓄水养鱼”的产业思路,着力做好“牛、茶、酒”三篇文章,推动黄牛、单丛茶、“壮瑶红酒”等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建设民族特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名片。

“环境变美了,腰包也鼓起来了,我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下帅壮族瑶族乡山奢村村民赵钮弟表示,随着三年行动深入实施,下帅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路子会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有奔头、越过越有滋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乡村要发展,不仅要富腰袋,更要‘富脑袋’。”现场会上,下帅壮族瑶族乡党委书记刘剑飞向参观的嘉宾们介绍说,下帅壮族瑶族乡党委坚持把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每季度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定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努力把民族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到群众心坎上。

“通过党建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刘剑飞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下帅壮族瑶族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配强基层党组织和工作力量,强化民族地区人才支撑,以高质量基层党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把黄翰、山奢、竹六等五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共同兴办怀集县兴帅农业发展公司,经营起农副产品销售等业务,不断壮大村集体产业,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村集体经济中获取红利。”刘剑飞介绍说,如今下帅壮族瑶族乡所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竹六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 年的8.8 万元增长到2022 年的18 万元,群众的腰袋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

按照三年行动,下帅壮族瑶族乡将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努力探索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促乡村振兴的“下帅模式”,进一步维护好、发展好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像石榴籽一样

紧紧抱在一起”

现场会上,一场盛大的民族传统文体展现活动吸引了众人眼球:来自壮族、瑶族和汉族的学生们分别围拥在操场各处,有的娴熟地跳起了竹竿舞、春牛舞等下帅壮族瑶族乡传统舞蹈,有的则耍起了踩高跷、三人板鞋等民族体育项目,活动充满趣味,民族范儿十足。

为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近年来下帅壮族瑶族乡通过“政府搭台、公益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聘请一批文化传承导师,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在民族学校、文化站开展春牛舞(省非遗)、壮狮舞(市非遗)、采茶舞、马舞、竹竿舞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至今已累计培训5000 多人次。

“大家一起跳跳舞、比比赛,彼此的心拉得更近了。”下帅壮族瑶族乡民族学校教师黄思影告诉记者,无论是壮族瑶族孩子,还是汉族学生,大家都特别喜欢这些文体活动,这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凝聚各族民心的有效途径。

位于民族团结广场的不远处,勤劳的下帅群众利用地势特点种植了呈石榴籽景观的民族团结同心林,寓意着下帅壮、瑶、汉三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与会人员和下帅壮族瑶族乡少数民族群众、青年学生代表一起,在同心林中种下了象征着民族团结的树苗。

“播种绿色,撒上希望,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我们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大家纷纷表示。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