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肇庆新区的肇庆宣卿中学。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通讯员 李吉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过去十年间,从普及发展建设,满足市民群众读好书需求,肇庆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再到推动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15年肇庆全部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随后推动肇庆教育提升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2018年肇庆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一锤接着一锤的真抓实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年来,肇庆努力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
优质学位持续增加
400米塑胶跑道、标准人工草足球场、新教学楼、新宿舍楼……广宁县城东学校初中部崭新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即将在9月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去年9月小学部已建成投入使用,待接下来学校全面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广宁县当前体量最大的一所学校,为本地提供约3800个公立中小学学位,一定程度缓解县城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以及便利城东片区学生在公办学校上学。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肇庆都能新增一万多个学位,满足市民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肇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肇庆累计新增163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07%,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0.4%,完成“5080”普惠目标任务。同时,全市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72所,新增优质学位7.3万个,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99.73%。
此外,为进一步促进肇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市制定并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攻坚行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公办学位不足”突出问题,优化调整市辖区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两个工程”攻坚行动共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36所,新增学位4.3万个,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肇庆还将持续加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力度,5年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推动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学位紧缺问题,努力实现“学位等人”目标。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学位的增加不仅让越来越多学生可以读上公办学校,大班额现象也逐渐得到缓解,同时肇庆教育部门还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构建一体化教研训体系、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机制……多方位齐发力推动各地扎实教师队伍建设。
“现在可通过竞聘在县域内流动,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在下一次竞聘中获得上岗机会。大家都工作动力满满,明显感受到教师间学习氛围越发浓厚。”“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刚推进时,怀集县一名参加竞聘流动的初中教师感慨地说。
2019年起,我市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工作,通过竞聘引导教师资源在县域内科学合理调配流动,实现教师由过去的“学校人”向由学校聘任的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转变,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改善农村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问题。
教师县域流动同时也化解了市民群众对新建、改扩建学校教师队伍不够扎实的担忧。广宁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县管校聘制度,县域内优质教师队伍可以科学合理流动。城东学校小学部投入使用一年,很快便赢得本地家长学生的信任,今年该校小学部、初中部报名十分热门,仅初一便有超1200名学生报名。此外,随着2020年起“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教师调配工作的推进,全市教师可在市域范围调配,各地教师交流培养机会更多,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
素质教育成绩喜人
盐焗鸡翅、茄汁大虾、鸿运当头……一道道由肇庆市第一小学学生现场制作完成,摆盘精美、香气四溢的成品菜,整齐地摆放在桌前静待品尝。今年4月底,该校教育集团举办了首届“我是幸福小厨神”劳动技能校园现场展示活动,激励学生热爱劳动,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除肇庆市第一小学外,端州区端砚文化进校园、德庆县元宵特色文化兴趣课——醒狮起舞进校园、怀集县廉洁书法教育进校园、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武术龙狮特色办学……近年来,我市各地各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持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校100%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打造了“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经典诵读特色品牌。
与此同时,随着2021年秋“双减”政策的出台实施,围绕“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各地各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提质”工作又有了进一步提升。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假期作业等各方面,各地各学校不断丰富内容、形式,开展特色素质课程。在学生的课堂上,除了学科类教学外,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机会都得到进一步增加。
2016年以来,我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成绩比上一周期有较大幅度提高,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取得新进展,“必修+选择”的课程教学体系普遍建立,在此期间还陆续创建了多所国家、省、市体育教育特色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目前,我市5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成功创建150所市级书法教育示范校。多项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现我市多年来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