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新区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骄阳似火,走进肇庆新区产业园区,参观者无不发出赞叹:“真的一个月一变化”。今年以来,肇庆新区乘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号角,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奋力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不断提升“造血”功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肇庆新区新城面貌。
西江日报通讯员 林海涛 摄

肇庆新区新城面貌。 西江日报通讯员 林海涛 摄

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西江日报记者 何尧镔 摄

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西江日报记者 何尧镔 摄

肇庆新区永安产业园。 
西江日报记者 何尧镔 摄

肇庆新区永安产业园。 西江日报记者 何尧镔 摄

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 通讯员 吴雨静

骄阳似火,走进肇庆新区产业园区,参观者无不发出赞叹:“真的一个月一变化”。今年以来,肇庆新区乘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号角,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奋力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不断提升“造血”功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发挥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4月14日,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指挥部揭牌仪式在肇庆新区举行。为集中资源优势,早日拉开框架,我市精准划定了“2+5”起步区域,其中“2”为市管起步区,约52平方公里,包括四会大沙片区、鼎湖莲花—四会富溪片区;“5”为地方起步区,约85平方公里,包括端州起步区、鼎湖—肇庆新区起步区、高要起步区、四会起步区、高新区起步区。

鼎湖—肇庆新区起步区紧邻市管起步区,总规划面积约33.9平方公里,秉承了两区突出优势。一是优势产业园区集聚,紧扣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二是交通发达便利,南广、贵广高速铁路、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东进大道、广佛肇高速公路、珠三角环线高速及5000 吨级的新港码头等汇聚于此,构建了外联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其中,作为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起步区核心交通骨架的永贝大道也位居于此。永贝大道东接东南板块的快速路东进大道,连接四会、三水,西连G94高速、永安大道连接肇庆新区,既可为起步区不同组团间搭建沟通渠道,又可进一步激发新区—鼎湖区的一体发展活力。

在集聚区的推动下,肇庆新区的发展再迈新台阶,产业发展再添新活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内,广东喜珍肇庆科技园项目一期顺利投产,二期、三期正加紧建设;在电子信息产业园里,广东德星微(肇庆)电子有限公司在二季度正式投产,吉阳的自有智能工厂已正式动工,企业正加紧提升产能,以满足宁德时代等客户的需求。

乘着蓬勃的势头,肇庆新区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产业链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围绕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优质企业21家,宁德时代设备核心供应商深圳吉阳、动力电池结构件供应商宁波震裕,小鹏汽车内外饰件核心供应商光瑞、派格、常春、富盛等企业都落户肇庆新区。电子信息聚焦光电显示行业,引进了奥士康、四海光电、德尔西等优质企业38家。同时,利用临港产业园的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规划3000亩食品饮料产业园,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另一方面则加速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投产,如加快推动本田金属、俊富以及入驻平谦产业园的多家企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园7家企业等竣工投(试)产,将其培育成长为规模工业的新生力量,扩大规上工业总量,力争新区今年新增规上工业总产值38亿元以上。

优化服务推动项目早日落地

为促进项目建设,肇庆新区持续优化服务,赢得了投资者的一致肯定。广东正一(肇庆)移动式生物安全方舱生产与制造基地位于临港产业园,项目拍地后,肇庆新区提前介入,将总平面规划初审时间缩短为1个工作日,极大缩短项目报规手续时长,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时间。4月,该项目正式动工后出现施工便道坍塌现象,施工车辆出行受阻。新区相关部门获悉后,第一时间协调道路施工方,仅仅一天便帮助企业修好便道,解决了问题。目前,该项目建设顺利,计划2022 年底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2023年建成投产。

为激发发展活力,肇庆新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继续联合鼎湖区大力实施“深融行动”,在党建、产业招商落地、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度融合对接,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全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记者了解到,为把资源最大程度集中至生产建设一线,今年以来,肇庆新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事前绩效评价工作,提升投资效率。同时,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及时清点现有闲置国有资产(资源),通过储备土地出租等方式,让闲置资源得以“造血”盘活,切实增加财政收入,充分发挥资产(资源)效益。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