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惠明喂母亲吃东西。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通讯员 杨明伟 冼洁英
四会市罗源镇的黄惠明有着高尚品格,是孝老爱亲的传承者,他的言行事迹深受当地人好评。近日,四会市文明办公布第四届“道德模范”名单,黄惠明获“孝老爱亲”类提名奖。
黄惠明是罗源镇罗源村委会长岭村村民,长期在香港生活、工作。他父亲因病去世多年,母亲今年87岁,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2019年,母亲不慎跌倒,医生说需要长期卧床。黄惠明于是放下手中生意,放弃优渥的生活,第一时间从香港赶回乡下照顾母亲。
每天,黄惠明对母亲嘘寒问暖,床前侍奉,毫不嫌弃地重复着繁琐的护理步骤。时间久了,母亲觉得自己是儿子的累赘,多次向黄惠明表达结束生命的念头。于是,黄惠明经常宽慰母亲,哄她开心。一有时间就陪母亲聊天解闷,抱母亲到客厅看电视、听音乐,力所能及地让母亲有愉悦的心情。哪怕母亲脾气变得暴躁,他还是很耐心安抚她,帮助她从愁苦中走出来。
在黄惠明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气色越来越好,身上没有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邻里亲友看见了无不夸赞。他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邻居都称赞黄惠明,他却淡淡地说:“父亲早已过世,我更应该好好珍惜母亲,守孝道。比起她含辛茹苦养育我,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为就近照顾母亲,黄惠明在村里经营了一家小饭店。老板是他,大厨也是他。饭店起初没什么生意,后来因为他为人老实忠厚且热心为民,饭店客人逐渐多了起来。但哪怕生意再好,一到饭点他就优先回家照顾母亲进餐。
想致富先修路。之前罗源镇规划修建一条12公里长的环镇路。为支持建好道路,黄惠明主动无偿让地,共让出了1亩多的田地。他不仅带头无偿让地,还出钱出力修路和筹款,动员村民加入,共同为子孙后代谋福利。“路通、桥通,才能财通、人心通,经济才会好起来。”黄惠明的呼吁得到了村民的支持,纷纷积极让地。现今,一条宽约8米、长约2000米的水泥道路建好了,路边还建起路灯,村民出行环境大大改善。
黄惠明孝老爱亲、持家有道、热心公益,赢得了村民的尊敬,亲朋好友对他赞不绝口。他用心浇灌“孝老之花”,用善良和孝心感动了周围的人,成为了他们的榜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