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中学学生在进行游泳训练,增强身体素质。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广东体育中考将迎来大改革的消息近期受到广泛关注。刚发布不久的《广东省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自2022年入学新生开始,体育中考成绩以中考录取总分12%的权重计入录取成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如何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正越来越受重视。
近日,在端州区河苑小学的操场上,到处是学生们体育锻炼的身影,打篮球、跑步、跳绳……该校一直把学生体质健康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设立了多个体艺社团,包括花式跳绳、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街舞、田径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社团,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据悉,该校坚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阳光大课间,包括跑操、跳绳、仰卧起坐、课间操等形式,保证学生的校内锻炼时间。针对校外锻炼,则以体育作业为依托,由体育老师布置跳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体育锻炼作业,其中还包含亲子锻炼项目,如与父母比赛跳绳、踢毽球,与父母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作业在促进学生锻炼的同时,也加强了亲子关系。
此外,该校每学期都组织不同类型的体育比赛、田径运动会、啦啦操竞技等,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参加区、市级比赛。去年参加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时,该校学生体质优良率和合格率均得到了提升。
肇庆市第二中学也开足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上午的大课间体育锻炼,同时结合体育中考的要求,在每天下午组织毕业班学生跑操、跳绳、打篮球等。在去年的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该校还取得了肇庆地区中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记者从端州区教育局获悉,端州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不挤占体育课时间安排与体育锻炼无关的内容;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课后服务,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统筹管理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确保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2小时,高中阶段不超过2.5小时,且合理安排课间休息。
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端州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节活动,开设毽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田径等竞赛项目,各校也积极开展校运会、单项体育项目竞赛等。
目前,端州区已创建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1所,市级、区级的体育项目推广(特色)学校30多所。
而且,端州区把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到对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把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出台了《端州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达标学校的责任追究办法》《2021年端州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方案》,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情况,纳入对校长届满考核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教育督导的“牙齿”作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去年,端州区教育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开展2021年端州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结果显示,初高中学生体质优良率44.91%,及格率92.76%;小学优良率54.48%,及格率97.32%,较2020年均有所提升;六所中小学校代表肇庆市参加了2021年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取得了优良率68.47%,合格率99.72%的好成绩。
端州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也是肇庆近年来全面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一个折射。据悉,肇庆不断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各学校已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同时,提高体育中考分数,目前满分为60分,占中考总分比例的8.1%。“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健康课程、大课间、体艺节等活动更为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了有力保障。市教育局还鼓励学校联合校外培训机构、公益机构,组织开展体育锻炼方面的课后服务,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与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