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宏老师在做实验。受访者 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广东肇庆中学初中部生物老师陈思宏,刚拿下了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初中生物组决赛冠军,又在忙碌地准备着该赛事的总决赛比拼,要与各组冠军同台竞技。回首能够在激烈的竞赛中获得冠军,陈思宏总结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是我省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教师教学能力竞赛,该赛事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6个组别。各学段参赛的教师均是省内各市及省直属学校经过初赛选拔出来的第一名,可谓高手云集,群英荟萃。
陈思宏作为肇庆市青年生物教师代表参赛,他凭着优秀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展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课堂执教能力,最终荣获初中生物组冠军。“最打动评委的是教学设计新颖,教学内容具有启发性。”陈思宏说,参赛过程中开展的几个创新实验很成功,实验注重从生活中选材,完成生活化教学,让整个实验课堂更加“接地气”。
陈思宏坦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努力,更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去年7月,市里还未出具体比赛方案,学校已高度重视,带头组建强大的智囊团,智囊团和生物科组老师一起围绕往年的比赛方案制定备赛计划。而他也在备赛的5个月里,每天坚持针对性训练,共完成各种生物试卷逾50份,潜心研究教法和出题规律,进行多次模拟中考命题训练,对于赛制要求的实验课堂,精心设计、试讲、磨课超50次。
“一开始的课题设计与最后参赛的课题设计完全不同,课题也在不断地打磨中变成精品。”陈思宏告诉记者,赛制要求赛前准备5个学生实验课题,如何在短时间内设计5个精彩的实验课例,是备赛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经过智囊团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实验课例应该是在教学常规中创新,内容要更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不是一节表演课。
为此,陈思宏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到水族馆、菜市场等生活场景中寻找灵感,结合生活经验发掘每个实验的创新点和亮点,最终以“取材于生活”作为创新实验材料的原则,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优化实验的原则去设计每个实验,克服困难。
在参赛中展示的探究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实验中,要用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但如何获得蛋白质和蛋白酶呢?陈思宏从家里厨房发现,嫩肉粉里含有木瓜蛋白酶,鸡蛋蛋清富含蛋白质,两者混合,可以模拟蛋白质在胃里的化学性消化,让学生通俗易懂。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将生物课插上科学和人文的双翼,让学生树立以生物学家的情怀看待世界。”陈思宏说,在做探究脂肪的乳化作用时,胆汁和脂肪都取材于生活,提供适量的胆汁,脂肪就能被乳化成微小油滴,而肝脏是分泌胆汁的器官,如果肝脏出现了问题,分泌的胆汁就少了,脂肪也就被乳化少了。生活中肝炎患者厌食油腻食物,主要因为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肝脏分泌胆汁,从而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整个实验过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知道生物不仅能解决实验现象,也能解决生活问题。而这也是最打动评委的地方。
陈思宏表示,这次比赛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市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比赛也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他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注重体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活化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