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近日,教育部宣布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消息一出,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年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关注。记者从肇庆市教育局了解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防范工作已成为我市教育事业一项重要任务,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拿着医院心理专科门诊的检测报告,市民梁女士连月来的心头大石总算轻轻放下了。她的儿子在市区一所高中读高二,今年3月份,被发现变得不爱说话,心事重重,还经常失眠。“刚开始,我以为儿子身体有毛病,但去医院检查不出有问题。后来,学校的心理老师和我说,孩子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问题,让我带去心理医生处咨询。”
带着疑问,梁女士为儿子挂了心理专科号,结果显示儿子有抑郁倾向。“医生说,孩子初中时在乡镇读书,考入城里的高中后适应不了新环境。加上先天性格等原因,导致出现了心理问题。”梁女士庆幸,学校老师及时发现了儿子的异常,让孩子得以及早治疗,“经过8次的心理治疗,孩子的抑郁倾向基本没有了。”
梁女士儿子的案例,是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共同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典型。一直以来,肇庆十分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市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各项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将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相结合;2020年至今,下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共31份,为各地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具体、操作性强的业务指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课程设置要求,组织开展“202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扎实做好心理健康筛查和档案管理工作,在2021年春秋季学期开学之际,通知各地各学校建立常态化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台账,要求教师对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未成年人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密切加强学校和社区联系,对筛查发现存在严重心理危机和重大心理危机的两类学生列为心理预警名单进行管理,进行“一对一结对子”动态跟踪;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提升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家校合作方面,我市创新式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协同育人,从2020年3月起,设立“肇庆市网上家长学堂”线上家庭教育平台,每月定期组织举行线上家长会,邀请国内和省内知名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目前,已组织举办12场线上家长会,内容涵盖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亲子关系等专题,全市累计近730万人次收看。
在联合其他部门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市教育局利用医疗单位新媒体渠道,不定期推送关于精神心理健康的文章,重大节点联合卫健部门、高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联合卫健、妇联等部门,推进心理健康讲座、培训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此外,近年来,市教育部门联合医疗机构,到全市各级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讲座。市教育部门下属的10个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市三医院还设立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
据了解,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均建有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全市中小学校均按相关标准配备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全市各县(市、区)基本配置了心理健康教研人员。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共组织市三医院和怀集县第三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班进学校12次(期),联合市妇联深入村(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讲座500多场次,培训家长3万多人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