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学小钟琴。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提升课后服务工作质效,近日,肇庆市教育局召开校内课后服务总结会,高要区金利镇中心小学、封开县江口街道中心小学充分发挥课后服务阵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做法得到肯定。
记者走访高要区金利镇中心小学时看到,下午5时放学铃响起,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活动,十分钟后,大家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兴趣,有的回到教室学习,有的学习小钟琴、有的学习绘画,还有的学习书法。部分学生则在运动场上快乐运动,有的打篮球,有的踢足球,有的打乒乓球,还有的跳绳,校园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父母工作很晚才下班,以前放学后他们要向单位请假过来接我回家,然后又回去上班。有时我一个人回家,路上不太安全。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我在学校不仅可以完成当天的作业,还可以学习很多文艺类课程。”该校学生彭同学告诉记者,父母没有钱送她去上兴趣班,现在在学校就可以学到了,很开心。
该校负责人黄敬友告诉记者,金利镇是高要区的工业大镇,外来务工子女多,课后服务需求大,学校响应高要区教育局政策,成为高要区第一批试点学校,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推行课后服务,报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2000多人,占全校60%以上。
为做好课后服务,让学生留得下、坐得住,学得到知识,学校结合“体艺兴校”的办校理念,开展了基本托管服务和素质拓展服务,用少部分时间辅导学生完成当天的课后作业,大部分时间开展体育、美育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在课后服务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根据人数编排活动课程,开设了12门课后活动素质课程,同时,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专业教师到校讲课,让学生接受熏陶。”封开县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校长唐金生告诉记者,课后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第二课堂”。
唐金生告诉记者,丰富的课后服务,合理的课程安排,吸引了学校93.8%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方案,教师自愿原则参与,学生依爱好分班,每个组30名学生。针对部分学生家长接送迟的问题,学校开放图书馆,让学生阅读等候家长。
“课后服务开展之后,减少了学生的校外培训,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学生变得更加爱学习、乐运动,家长也很放心,乐意把孩子交给学校。”唐金生对记者说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