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刘浩辉通讯员冼颖刘萍
新楼人民法庭坐落于“竹子之乡”广宁县,前身是南街人民法庭,2005年调整设置为新楼法庭。2015年,新楼法庭承办广宁全县的家事案件,成为家事审判专门法庭。
解心结当家事纠纷的“终点站”
“我要离婚!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一天天地下班后回家就躺着,不做家务也不管小孩”。
“离就离,我也忍了好久了,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回家都不能休息一下”。
法官急忙将闹着要离婚的小夫妻引入调解室,与调解员一起安抚双方情绪,从法与情两方面引导双方打开心结,消解怨气。最后当事人达成和解,表示愿意换位思考,继续维持夫妻感情。
“很多离婚纠纷的案子,其实就是夫妻双方没有良好沟通,有点小矛盾就冷战,日积月累地就爆发了,”新楼法庭庭长何宝新说:“调解室就是一个‘缓冲带’,让双方坐下来将矛盾说出来,将怨气发泄出来,能谈和就谈和,不能谈和也要好聚好散。”
2015年,以推进人民法庭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新楼法庭开展了家事审判专业化改革的探索工作,成立了全市首个县域专职家事调解员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德叔调解工作室”。由法院、司法局、妇联、婚调委组织多方共建、多元共治,聘请退休法官德叔为调解员,探索分居协议、具结制度的使用规则,努力实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德叔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受理案件567件,调解成功459件,调解成功率超过80%,被省妇联命名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示范点”。
防家暴当弱势群体的“保护站”
广宁是一个山区县,大部分当事人的法律知识和举证能力薄弱,不少当事人因被家暴来法院起诉时拿不出证据,还很疑惑:“我发誓我没有说谎,我身上还有伤,这还要什么证据吗”。
基于这个原因,新楼法庭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依法依职权主动加大释明、调查取证的力度,积极指导当事人如何收集证据、申请人身保护令和财产申报。
“我一下班回到家,孙子就扑过来说他被李某打了一棍”,当事人林某说:“晒衣棍都被打折了,李某还威胁我,如果我要管,他就连我一起打”。看到孙子身上触目惊心的伤痕,林某立即选择报警并带孙子来法院起诉李某。
法官了解情况后,考虑到李某很有可能会在审判期间再次对林某和她的孙子李某某施暴,当即指导林某提交相关材料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让李某搬出林某住所,限制李某行动。法官安慰林某和李某某不要害怕,要相信法律,依靠法律,并指导林某去医院开诊断证明,去公安局拿报警回执等证据交给法院,然后安心回家等待。
勤家访当法律知识的“加油站”
2019年,张某某诉被告李某抚养费纠纷一案在新楼法庭调解结案,双方签订协议,李某每月支付500元的抚养费,直至张某某满18周岁。
2021年4月,何宝新带领审判团队前往张某某家回访,谈话中,张某某对法官说母亲李某在结案后能履行协议约定的每月支付500元抚养费,但是由于现在自己的父亲患有疾病,已经没有经济来源,靠每月李某给的500块钱已经没办法维持生活了,张某某的父亲提出想让李某多给些抚养费。何宝新就抚养费的变更问题对其进行了耐心的释法,并建议张某某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问题。
“涉及抚养权纠纷的案件,特别是存在经济困难、重病、残疾等情况的,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利益,我们都会进行回访,看看当事人有没有履行义务。”
张某某对法官的回访感到意外,也充满感激,“我以为法官宣判之后就不会再管我们了,所以后来也没有再联系法官,从没想到法官还惦记着我,耐心地指导我怎么解决困难。”感受到法律的温情、法院的关心,张某某及其家人都向何宝新法官及其团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开展,新楼法庭积极进行普法宣传,努力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2021年4月,新楼法庭法官和法官助理来到百盈花园小区开展了一次“为民办实事送法进社区”的普法宣传活动。以派发传单、接受咨询等方式,向小区居民讲授了《民法典》等法律知识,以及扫黑除恶、平安建设、垃圾分类等内容,为20多名群众解答了在婚姻家庭、商品房买卖、刑事犯罪和执行等方面遇到的法律疑难,受到群众的欢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