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图为农民在晚造插秧。西江日报记者杨乐祺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今年我市十件惠民实事中提出,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新增开办保险品种,提高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率,继续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日前,记者从肇庆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同期相比,在维护经营主体利益、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农业由于生产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投资风险高,先天具有弱质性特征。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者抵御风险的能力。去年6月,广东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吹响了广东农险“提标、扩面、增品”的冲锋号。而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稳步推动全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末,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在肇庆市2021—2023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含森林险)合同签约仪式暨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座谈会上,分别与中华财险、国寿财险、阳光农险等5家保险机构签订为期3年服务合同。这意味着,我市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市在保费提标、险种覆盖面、险种增品力度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水稻单位保险金额由原来800元/亩提升至1000元/亩,能繁母猪由1000元/头提升至1500元/头,育肥猪由800元/头提升到1400元/头,仔猪由200元/头提升至500元/头。随着保险金额的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安全垫”的作用也逐年突显。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上,将茶叶、蔬菜、花卉苗木、肉鸭、鸡蛋、淡水水产以及省内种植的所有岭南水果纳入省补贴险种范围,比上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省级补贴险种增加了9个。为了提高市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率,我市计划开办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保险需求大的农产品地方特色险种。
“未来三年,我市拟开办肉牛、山羊、肉鸽、种鸽、肉鹅、种鹅、南药种植等15种我市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保障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助于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化解灾害风险能力,成为支持农业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我市在原有地方特色险种基础上,开展省部级南药区域产量种植保险创新试点工作,旨在从查勘定损、扩大保险责任,提高承保理赔效率方面,完善和延伸目前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
阳光农险肇庆中心支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在德庆和高要启动的南药区域产量种植保险创新试点,属于我市创新险种项目,当年共承保土地超5000亩。该项目以区域产量下降作为理赔触发条件,与投保区域的整体风险挂钩。“今年将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改进,不断减轻农户保费负担。”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水稻(早造)、能繁母猪、生猪、仔猪、玉米、花生、蔬菜、花卉苗木等均与同期相比有所上涨。其中,承保水稻(早造)109.82万亩,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7.13%;玉米、花生共374亩,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79.24%;岭南水果5315亩,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167.84%。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